走进沿淮小镇 欣赏秋收美景
大林镇13万多亩水稻喜获丰收
□晚报首席记者 李玉荣
通讯员 胡世宝 文/图
涂雨祥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收割水稻,晾晒稻谷,
“我每天早上4时许就起床到稻田干活。”在该镇涂楼村的稻田里,村民涂发友一边用剪刀剪稻穗,一边指着稻田里成熟的稻子说,这里是他与中国种业集团合作的试验田,里面种有103个品种,要把稻穗剪下来装进塑料袋里做统计。
记者了解到,涂发友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研究水稻,引进试验繁育水稻新品种40多个。中国种业集团、河南省种子管理站、新乡农科院等多家种子科研机构与他合作,在他的田里开展水稻种植实验。
涂发友告诉记者,今年他种了200多亩水稻,其中有10多亩黑色水稻。
蓝天下,一台台收割机在金色的稻田中穿梭,机声隆隆唱响了金秋丰收的欢歌。
“正在收割的20亩水稻是我儿子家的。”在该镇涂楼村北部的一块稻田里,一台水稻收割机正在作业,该村78岁的涂雨祥老人手里拿着镰刀在收割边角地带收割机留下的稻子。站在田埂上,涂雨祥抱着一捆稻穗,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今年我通过土地流转种了160多亩水稻,收成好得很。”该村54岁的村民付明古兴奋地说,一亩稻子可卖1600元钱。
记者看到,在该村整齐漂亮的楼房前,到处晾晒着农户收获的金灿灿的稻谷,村民忙个不停,孩子们也拿着工具帮忙。
据了解,大林镇党委、镇政府安排技术员帮农户解决问题,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指导农户科学晾晒粮食,确保颗粒归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