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中晚报数字报

2016年10月09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西柏坡朝圣

发布时间:2016-10-09 08:17:34  

□朱国喜

 

                 

 

暮色四合,一群人千里迢迢、风尘仆仆地走进这个闻名全国的村子,只为看一眼让中国老百姓翻身做主人的另一群人,还有他们当年的生活痕迹。

群山巍巍,暮色苍茫,道路在大山的怀抱里自由伸展。一条现代化的公路经过西柏坡村,于是,一段路有了一个普通的名字——西柏坡街。街道两旁,有亮洁的楼房,有标准化的学校,商铺林立,物品丰富,生意兴隆。

街道向前延伸,在一个湖泊处消失。这就是西柏坡湖。湖水清幽,水波不兴。水源来自一重一重的山峦,来自这里的云、这里的天,还有那群二十八年风雨兼程的人。

傍晚,在西柏坡的街道上徘徊,感受西柏坡的清风和呼吸,触摸大山的肌肤和筋骨,聆听从历史深处迸发的呐喊和誓言,心也激动,魂也升华。

 

                

 

高高的纪念碑在晨曦中沉思,我在此时此地曕仰它的威容。

蓝天、白云、碧水,鸟鸣、树绿、花黄,游人、道路、青山,一切都成了衬托。纪念碑是这片天地闪亮的焦点。

四十九级台阶,三层平台,二十八米高的“六合”碑身,每一个数字都寓意不凡。

红红的五星镶嵌于金黄的碑身顶部,光芒照亮了中国前进的道路。“革命圣地西柏坡”,碑身上的每一个字力抵千钧,一笔一划里藏着历史风云和千军万马。

天安门前有座纪念碑,井冈山有座纪念碑,竹沟小延安有座纪念碑,西柏坡的崇山峻岭间也有座纪念碑。它们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人民,叫革命,叫英雄。英雄振臂一呼,人民风起云涌,革命排山倒海,解放终究成功。

 

                

 

那片低矮的泥墙平房,简陋的办公桌椅,漆黑的老式木床,单薄的棉被,还有咿呀作响的木门和方格窗棂,以及连通前后两院的防空洞,它们都散发着岁月浸泡的特殊气息,见证了一次次运筹帷幄,一场场硝烟弥漫,一回回锣鼓喧天,一排排红旗招展。

那就是召开七届二中全会的房屋吗?党旗犹在,画像犹在,粗糙的桌椅犹在。两个务必的提出,六条规定的出台,严格自律,率先垂范……无不孕育了革命的胜利果实,彰显了共产党领导人的高风亮节。

门口,那面猩红的党旗还在,镰刀、斧头金光闪闪。无数的拳头在这里举起,跨越历史的腥风血雨,重温铮铮誓言。庄严,神圣!

那座老碾盘被游客围得水泄不通,人们指指点点。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任弼时,五大书记曾经盘腿坐在上面指点江山、笑谈风云,完成了浓墨重彩、举世震惊的一笔。一笔写出艳阳天!一锤定乾坤!

 

               

 

偌大的展厅,楼上楼下,军人、学生、工人、农民、商人,高官、平民,南来北往的人们,纷纷来这里朝圣、充电。他们表情凝重,举止内敛。

面对那一面金色塑像,面对开国的元勋们,谁不心生庄严?谁心中都会波澜起伏。

一幅幅图片,一段段文字,一件件遗物,一个个故事,一次次讲解,化作生动的教科书,洗涮落满尘埃的灵魂,擦亮迷茫已久的眼睛,坚定摇摆不定的步伐。

历史渐远,硝烟已散,风声雨声俱成昨。然而,展馆前,醒脑、警心的红色横幅,面容坚毅的青铜雕像,把历史与眼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斯人远去,他们的丰功伟绩长存。西柏坡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历史不会忘记!

 

              

 

“新中国从这里走来!”——西柏坡人民

“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一定要考出好成绩!”——毛泽东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增强赶考意识,交出优异答卷。”——习近平

一句句通俗而意蕴深长的警世之言,让每一位共产党员沉思、默想……

中华五千年的兴亡史告诫我们:打江山容易,坐江山难!难在何处?共苦易,同甘难,永守初心更难。

西柏坡朝圣,我明白了共产党人的初心是什么。如果你还不明白,请来这处圣地问问这片山水,问问这里的历史和人民,问问新中国的缔造者,问问目光如炬、去世前却忧思重重的毛主席……

为人民服务,让人民幸福。这就是共产党人的宗旨,就是历史赋予共产党人的“圣旨”!

巍巍青山忠魂,当年誓言犹存。只要初心不改,定能完成遗训。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