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轿车不外借”说起
□石新宇
常听朋友们说,自行车可以外借,轿车决不能外借。轿车不外借不是小气,而是要杜绝外借可能产生的麻烦。自行车借出去,如果丢了,几百元钱一辆的车,借到车的人赔得起,不赔车主也承受得了;轿车不一样,万一丢了怎么办?万一出了交通事故怎么办?特别是出了较大的交通事故,赔偿金有可能比轿车的售价都高,借到车的人要是溜之大吉,肇事者应负的责任就得由车主负,车主就成了冤大头。媒体曾经报道过,湖南的一位老兄把轿车借给了朋友,结果替朋友赔了近百万元钱。
基于这样的原因,一些明理的人自觉地不向朋友开口借车。笔者认为这是一种好现象,不外借轿车和不开口借车,都是有敬畏之心的表现。任何人做任何事情都要考虑后果,不考虑后果早晚会出事儿,或者说考虑后果了但抱着侥幸心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抱着侥幸心理与不考虑后果本质上一样。
回头再说说洗车行这名面对客户的轿车没把自己当外人的工作人员,他的最关键问题还不是不考虑后果,而是没有职业道德,这是比不考虑后果更为严重也更为恶劣。商家的行为准则是诚信经营,把顾客当上帝。他倒好,洗个车就把人家的车开走了,幸亏没有让他修飞机,也没有人请他当会计。
事故发生后,这名工作人员后悔不已。报道说“所幸无人员伤亡”,对他来说真的是不幸中的万幸。这件事估计他会铭记终生,也会让做事不考虑后果人的人有所警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