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救灾搀扶照”被免职一点都不冤
□刘学华
仅仅因为一张看似“别有用心”的照片,救灾途中被人搀扶了一把就被免职,包序威觉得很冤枉,也有声音质疑泰顺县教育局小题大做。但如果将包序威个人的所谓政治命运放在抗灾救灾的大背景下,质疑的人也许就会立刻噤声。连日来,台风“莫兰蒂”袭击浙江,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仅泰顺县就有多人因灾死亡、失踪,直接经济损失5亿多元人民币。
灾情发生后,泰顺县全县动员,把抗灾救灾和继续防范强降雨作为首要任务,积极组织生产自救,努力减少灾害损失。各级党委政府和党员干部是抗击天灾人祸的坚强堡垒和中坚力量,是人民群众战胜灾难的依靠和希望。哪里有灾难,哪里就有共产党员和人民子弟兵的身影。这样的场景屡屡呈现,让我们觉得内心很温暖。无论是多年前的汶川地震,还是如今的台风“莫兰蒂”,都不能击垮人们的信心,阻止不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灾情就是命令,十万火急,刻不容缓。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在一些像包序威这样的党员干部眼里,灾情与他们其实是没多大关系的。他们工作在党政机关、职能部门,按月领薪水,旱涝保收;居住在政府大院、高档小区,即使是台风“莫兰蒂”也奈何不得,几乎不受任何影响,缺乏与受灾群众的休戚相关感。又因为所在单位不是专业的抗灾救灾部门,所以对抗灾救灾工作思想上不重视,认识不到位,总觉得是一种形式,人到了现场,做做样子,指手画脚一番,就算尽到了责任,完成了任务。
这是一种极端错误的认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抗击灾难,人人有责,谁也不能袖手旁观。越是在这个时候,越需要党员干部身先士卒,冲锋在前。灾难面前,党员干部就是群众的主心骨。一声“我是党员,跟我来”,必然能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无穷斗志,形成一股强大的抗击灾难继而生产自救的精神力量。反之,扭扭捏捏、惺惺作态,在关键时候左顾右盼、畏缩不前的党员干部,不但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还会树立负面形象,消解人民群众的斗志,为群众所不耻。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出淤泥而不染”,鞋子上一点泥都不肯沾,又何以指望包序威能扑下身子与风雨作斗争?在教育局计财科科长的岗位上,包序威或许是称职的,业务水平高,工作能力强。但是在台风“莫兰蒂”的考验面前,在心里是否装着人民群众这道简易测试题的检验之下,包序威显然是不合格的,有负共产党员这个光荣的称号,被免职一点儿都不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