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记者 高琳琳
虽然年近七旬,但是吴长林的身体十分硬朗,声音洪亮,说起自己的故事头头是道。虽然在市区没有多少人认识他,但是只要大家吃过武汉热干面,就间接认识他。他不仅把家乡的美食引进到驻马店,而且目前在传授这种特色小吃的制作方法。
当知青定居驻马店
今年70岁的吴长林是湖北省武汉市人。1972年,他随着上山下乡的知青来到驻马店。从此,他和这座城市结下了不解之缘。
“武汉有句俗话:热干面,吃不厌。但凡武汉人吃早餐,热干面是首选。原因就在于它独特的制作工艺和味道。它既不同于凉面,又不同于汤面,还有别于捞面,成为中国面条家族中风味独特的新成员。”吴长林对记者说。吴长林自然对本地的特色小吃情有独钟。
在驻马店定居后,吴长林遇到一个难题:市区没有一家卖热干面的店,而且当时没有改革开放,也没有个体产业。吴长林回老家学习了热干面的制作手艺,然后在驻马店火车站对面开了一家“南方餐馆”。
吴长林给餐馆起的名字在当时很稀奇,因为街上吃饭的地方很多叫“食堂”,比如当时有新华食堂、人民食堂、工农兵食堂等。餐馆一开业生意就很好,前来吃热干面的市民很多。
“那个时候吃饭要粮票,2两粮票一毛五分钱。”吴长林说,当时餐馆里引进的还有一种武汉名吃——面窝,但吃的人少。吴长林后来发现市区有经营“发糕”、“豆皮”的店,但都没能继续经营下来。吴长林总结了一条经验,湖北人喜欢吃米,驻马店人偏爱面食。
热心传授手艺
目前,已不做餐饮生意的吴长林在市中华大道土产公司家属院居住。他有一个新的想法:把武汉的另外一种特色小吃——凉面引进市区,因为这种美食也很受当地市民喜爱。
吴长林手拿的一个袋子里,一沓厚厚的宣传单很显眼。这是他自己打印的武汉热干面的制作方法,上面详细介绍了热干面的制作流程和需要的主料和配料。吴长林说,他印这些宣传单的目的是给一些想在市区创业或者开早餐店的人指一条路,他还能手把手地教。
在宣传时,吴长林遇到过一些不理解的人。这些人看过宣传单后说这些东西在网上可以查到,怀疑吴长林在骗钱。吴长林不多解释,继续寻找需要帮助的人。
经常在市区转悠,吴长林发现街道上卖热干面的小吃店已经有几千家。他很高兴家乡的小吃能在市区站稳脚跟,得到众人的认可,这给他传播美食增添了无限的动力和信心。
吴长林说,每逢佳节倍思亲。对很多长年在外的人来说,节日和家人团聚,回到久别的家,吃一口带有家乡泥土芬芳的特色小吃觉得很亲切。武汉的热干面、天津的狗不理包子、北京的烤鸭、驻马店的羊肉汤这些都是特色美食,无论城市大小,都会有自己的记忆,他要让更多的人爱家乡、爱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