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记者 余斌
革命精神,薪火相传。这是我参与天中英烈采访最深的感受。一年多来,史克靖、郭了凡……一个个鲜活的身影似乎还在我眼前晃动,向我讲述那段烽火连天的传奇故事,也时刻提醒着我,如何珍惜眼前,如何做人做事。
“高情凌霄汉 ,豪气贯长虹”。1948年1月10日早晨,驻新蔡县李庄桥的平舆区分队和国民党11师的残余部队遭遇。敌众我寡,最后因子弹用完,时任平舆区副区长的史克靖被俘。次日上午,他被敌人枪杀。牺牲时,史克靖年仅32岁。
噩耗传来,史克靖的家人悲痛欲绝。几天后,史克靖的母亲把家人召集在一起,说:“克靖不在了,但他的精神不能丢。他曾经说过,要为国为民多做好事,才是真正的人。你们要把这句话传给子子孙孙,作为我们的家风传承下去。”
为国为民多做好事,才是真正的人。几乎在记者采访的每一位烈士后人那里,都感受到了类似的精神传承。
史克靖的儿子史兆凯能干、认死理,被送了绰号“史拧劲”。他曾经在帮助一家企业解决困难后,拒绝了对方赠予的巨款。史兆凯告诉记者:“我要让他们想起我史兆凯,就会记起我的人品。我的人品比这2万元钱重要!”
从临时工到化肥厂厂长,史兆凯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史兆凯的儿女也都传承了家风,靠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大学,在各自的领域打拼。
史兆凯说:“什么时候,我都会记住,是党和国家给了我这么好的生活,什么时候我都会记住父亲的那句话:为国为民多做好事,才是真正的人。”
“虎穴藏忠魂,曙光迎来早。”平舆县西洋店乡郭寨村的郭了凡,是一位隐蔽战线上的英雄。被称为郭大姐的她,在民主革命时期,以特殊身份参与我地下党活动,周旋在豺狼虎豹之间,散尽家财,为地下党和游击队提供经费、购买枪支、传递情报。她两次被捕入狱,在敌人严刑拷打面前坚贞不屈。至今在汝南、平舆、新蔡等地,一些年纪大的人还记得双枪郭大姐的传奇。
郭了凡的重外孙李中伟,是驻马店市联通公司的一名普通职工,曾连续两年获得河南联通技能大赛一等奖,还被授予市“五一劳动奖章”。他说,从小母亲就经常用老太的事迹引导和激励他。在他心目中,本分做人、踏实工作就是对先辈革命精神的最好诠释。
采访史克靖事迹时,在平舆县城采访过当地民政部门,又见过史兆凯一家,但我仍觉得少了些什么,于是决定到史克靖的老家万金店镇黄庄村史寨村民组再追寻一下烈士的足迹。
因为交稿时间比较紧,那天下午5时许我驾车上了高速。拿到驾照后第一次独自驾车外出,下了高速后,我紧张得出了一身汗。因为路况不熟,一路上不停地问路,到史寨村附近时,太阳已经快落山。中途走错了路,倒车时险些倒进路边的沟内。幸运的是在史寨村前的桥头,记者见到了正和别人聊天的史克果老汉。这位86岁的老人对史克靖非常熟悉,不仅带记者找到了当年史克靖沉枪的池塘,还给记者讲述了很多不为人知的英雄故事。最后,老人反复告诉记者,史克靖是个非常仗义的人,他的家人也都是好样的!
采访郭了凡的女儿郭杰清时,正是酷暑。郭了凡的外孙李中伟特意请了假,和记者一起前往开封。驱车200多公里,在开封市三圣前街37号的一个小院子里,当记者见到郭杰清时,她正在摆弄花草。90多岁的她,精神矍铄,思维清晰,身体很好,笑容祥和而从容。
郭杰清曾有过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遭遇,但她勇敢地面对生活,不仅把工作做好,还独自养大3个儿女。“我从没见母亲为什么事黑过脸掉过泪。她很开朗,总是教育我和弟弟做人要孝道,要守本分。”郭杰清说,“母亲很乐观。这么多年,就是母亲的这种精神激励我乐观地面对生活。”
事实上,我们寻访过的先烈事迹远远不止见报的这些,还有很多英烈因为牺牲太早,参加革命后因为战事和家人中断了联系,家乡亲人对他们的革命经历,了解甚少,因为没有更多的材料而无法成文,记者深以为憾。但是,在采访中,这些先烈的后人们都用一个共性,给记者带来了深深的震撼:无论现在家境如何,健康程度如何,他们中没有一个人因为父辈们的特殊贡献,向政府提过要求。反之,他们每一个人都认认真真地生活,清清白白地做人,告诫自己的孩子:忘记就是背叛。要珍惜生活,努力工作,用自己的行为,影响、帮助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