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新更
小时候,每当做错了事,大人们会不无讥讽地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你若坚持做某件事迟迟没有结果,得!人们爱说你“不到黄河心不死,不撞南墙不回头”。现在看来,只有坚持到甚至固执的程度才能走得远,才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风景。既然撞“墙”了就把“墙”撞倒,哪怕撞个洞也要爬过去,看看“墙”外面到底是什么样子。
有研究人员把一个鱼缸用一块玻璃隔成了两半,鱼缸的一半放进了一条大鱼且一直不给它喂食,在另一半鱼缸里放进了很多条小鱼。当大鱼看到了小鱼后,就径直地朝着小鱼游去,但它没有想到中间有一层玻璃隔着,所以被玻璃顶了回来。第二次,它使出了浑身的力气,朝小鱼冲去。当然被撞得疼痛难忍,于是它放弃了眼前的美食,不再徒劳了。过些天,研究人员将鱼缸中间的玻璃抽掉了,小鱼们悠闲地游来游去,而此时的大鱼再也没有吃掉小鱼的欲望了,眼睁睁地看着美食而不得食……
如果,大鱼“一根筋”地坚持下去,“这点痛算什么”来个“鱼死网破”的话,涎水就不会白流了吧。现实中,很多人在挫折面前采取“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态度。一个人要走向成功,不撞几次“墙”、不跌几个跟头、不掉几斤肉的,恐怕不多,“随随便便”成功的事例亦鲜有耳闻。
东晋时,某天,有个武陵渔人顺着一条小溪划船向前走,忽见一片桃花林,溪水两岸芳香的青草鲜嫩美丽,落花繁多。渔人对眼前的景象感到很惊异,情不自禁地往前行,抬头看见了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渔人就弃船上岸,从那个小洞口进去。洞口起初很狭窄,仅容一个人通过。渔人又向前走了几十走,一下子由狭隘幽暗而变得开阔明亮。只见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来来往往的行人和耕种劳作的人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人们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摆酒杀鸡做饭,殷勤款待。逗留了几天,渔人告辞离去。渔人出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沿着先前的路回去,一路上处处做了标记。渔人回到郡里,就去拜见太守,把进出桃花源的情况作了禀报。太守立即派人随同他前往,却再也找不到通向桃花源的路了。
有没有“桃花源”这地方暂且不说,但那太守的表现实在不敢恭维,那其乐融融、繁花似锦、民风淳厚的“人间天堂”因为去一趟找不到路就放弃了,岂不可惜?渔人只要不是痴人说梦般的胡吹神侃,一次找不到路,再来二次、三次……N次,咋就不学学子子孙孙挖山不止的“智叟”老先生的精神呢!
我的一位战友,退伍后在家种几亩薄田,日子过得很拮据。为了改变现状,他怀揣梦想,前往南方城市打工。起初,没有一技之长的他,扫过大街、挖过土方、送过快递,睡过桥涵、车站,挨过冻,受过饿。其间,也想打退堂鼓,但考虑一事无成地回去总是不光彩的事情,便咬牙坚持着。他白天打工,晚上读夜校,三个春秋,取得了“吃香”的从业资格证,心无旁骛,一干就是二十年。而今,他在喜欢的城市扎下了根,事业越做越大。设若,他遇到困难就退却,受到挫折就回头,碰了钉子就气馁,没有不把“南墙”撞倒的精神支撑,何有今天的一片艳阳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