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中晚报数字报

2016年06月24星期五

按日期检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发布时间:2016-06-24 08:23:26  

□吴工平

流行词:包销 包租 包养 包邮

曾几何时,那些承包到大项目的包工头很快鼓起了腰包,于是就变得很烧包,与包养的二奶在包房里花天酒地几乎成了时尚。由此,一向默默无闻的包突然间变成搅动世间风云的棋手,折射众生灵魂的风向标。这时人们看这个字,最直接的印象应该是:上面最开始的那回头一撇很潇洒。那神态,犹如将长长的头发回头一甩,抛给你无尽的想象空间。为什么能够有这般神气?“包”了,那气度、那能力、那胆量,真霸气。

尽管反对的声音弱弱的,但这个东西确实存在争议,可能没有多少人潜下心来搞清楚它到底有几分正义、胆识、豪气,几分无知、肤浅、浮躁。人们很容易分成支持派和反对派。在赞扬者眼里,它有实力,敢作为,能担当,事情交给我包你满意,我能把这事包起来;在贬低者眼里,它目空一切,好像世界都是它的,动不动就搞出什么包场、包票、包销、包办、包养的名堂,其实不过是掩饰低俗的讲排场、比阔气——真理越辩越明,我们不忙下结论,不妨先看看它的身世:

这是由两个象形部分组成的会意字。其中的“巳”,像在母亲腹中的胎儿,“勹”象包围的样子,就是包起来。它们合在一起,就产生了包的本义“裹”。看来,在“头上起个包”“树上有个包”里,“包”的血统还是比较正宗的。

由这个基本意思开始引申,就成了“用一种东西裹住另一种东西”的字义,后来又持续扩张到围绕、容纳、担保等抽象的领地。虽然扩张甚广,但有一点不变的是,它一直只强调裹起来的意图,不追求细腻和严谨,不要求紧闭和密封。能不能严严实实地封闭起来,它大多时候是不在乎的,有时候则是无能为力或忙中出乱而不能够。比如,即便是知道纸里包不住火,还试图把它包起来。它和围、团不一样,后者更强调封闭性。但是包子为什么包得那么严实呢?因为那是你的选择而非它的要求。

作为姓氏,它有值得自豪的地方。虽然是个小姓,但因为出了一个名垂青史的黑脸清官包文正而大放光彩。一个人就可以使一个姓氏在历史上耀眼夺目,可见人格的力量是多么大。

它虽然常作动词、名词或量词使用,但骨子里却藏着形容词的特性,字里行间隐含着事物的形状、事件的程度。在形状上,它的外形多是圆的,喜欢和圆的东西结伴,如包袱、包围、包裹等。它和“箱”比较接近,区别主要在于箱指方形的东西,而它指的是圆形的东西。所以,当它们结合一起成“箱包”之后,不管是方的还是圆的都被收罗进去了。在事件中,它更乐于显示出一种气场,在包工头出现以前它就喜欢大包大揽。没想到在经济大发展、社会大繁荣的时代,它瞬间有了霸屏的机会。

    不安分守己还是坚守本位,是不务正业还是壮志凌云——不用首鼠两端寻找答案了,有人来喊你吃包子了。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