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昊颖
“亲,我的汉服怎么样?”
学姐的打扮让我吃了一惊。
“雾霾,雾霾。”我调笑说。
“点赞一下?”
“呵呵,庄周梦蝶了哦。”
“小女子所言,正合孤意。”
说笑间,我们走到了一家小饭馆。
红酒、醋泡花生、留盆变蛋、香菇肉片、鱼头炖豆腐。
几杯红酒下肚,学姐进入了“哲学状态”。
“其实,我们可以用眼睛喝酒”。
这是我听到的最雷人的格言。
我笑了。
多年不见,学姐还是洒脱的样子,保持着“庄周梦蝶”的超然。因学姐读研究生专攻“老庄哲学”,闺蜜们给她取个绰号“老庄”。
“老庄”喜欢拍微电影。她拍的第一部微电影就是《庄周梦蝶》。那时“老庄”手头紧,急需一笔学费,她就把自己关在寝室里,鼓捣起剧本来。
剧本写好了,她联系了市区一家影视公司,又跑到西山区,找到当地一家农家饭庄,和饭店老板谈好了赞助。她又跑到山区学校里,找到校长,请求和留守儿童一起拍戏。
校长感动了。
学姐演的是“庄周”,一个留守女孩演“蝴蝶”。剧情开始了——
“庄周”:戴过项链吗?
“蝴蝶”:有,我用小石头穿成的。
“庄周”:像月牙儿?
“蝴蝶”:看不见,小石头会变化。
“庄周”:你脖子上戴的是什么?
“蝴蝶”:那是一串梦。
“庄周”:梦里有什么?
“蝴蝶”:爸爸,妈妈。我好想他们。
“庄周”:还有什么?
“蝴蝶”:我梦见小石头变成了一只鸟,它带着我飞呀飞,飞到了爸爸妈妈的身边。
“庄周”:……
演出结束后,“老庄”把赞助费全捐给了孩子们。
第二天,“老庄”决定留在山区小学,当一名志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