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里人”当菜农
张珍兰和她的小菜园
□徐小防 文/图
高楼耸立的城市里,有这么一片小小的菜园,它的面积虽然不大,但里面的内容很丰富:肥嫩的韭菜、翠绿的生菜,旁边还种着几株散发着香味的藿香和薄荷,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每当熟人路过,菜园的主人都会热情地打招呼,笑着说:“下班了?割些韭菜拿回家炒鸡蛋吃吧。”还没等你开口客气,新鲜的蔬菜就已经塞到了你的手里了。
张珍兰在自家的菜园里。
爱上种菜很偶然
3月18日一大早,张珍兰就开始在小菜园里忙碌起来。
“割一把韭菜,回家做菜饼,再薅几颗小白菜,炒着吃。”谈起自己的菜园,张珍兰便打开了话匣子。
张珍兰告诉笔者,每天早晨,她都会花半个小时的时间打理自己的菜园:给菜浇浇水、掐掐黄叶子,有时候还会撒一些用鸡粪做成的肥料。
提起为何种菜,张珍兰说纯属偶然。
“有一年冬天,我买的蒜放得时间久了,长了芽,我就随手将它们丢到了大门口外的土堆里。没想到,过了一段时间,那些蒜在土里扎了根,长势还非常好。”张珍兰说,有一次她想做肉丝面,但忘记买蒜苗了,就摘了一些门外的蒜苗放进面条里,味道很鲜美。
初尝甜头的张珍兰下定决心扩大种植面积,就在房子外的空地上开垦了一片地,并买了韭菜、葱之类的幼苗种上。
之后,张珍兰每天都会花不少时间侍弄她的小菜园。
享受劳动的过程
张珍兰今年42岁,事业有成,在外人看来,她不愁吃不愁穿。所以,邻居对她自己开垦土地种菜的举动并不理解。
“我的父母亲、爷爷奶奶都是农民。我是在田间地头长大的,所以我对土地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再说了,能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劳动成果,何乐而不为呢?”张珍兰说。
张珍兰告诉笔者,种菜是个细致活儿,松土、施肥、浇水、除草等每一道工序,都要一丝不苟。张珍兰很勤劳,经她的手种出来的蔬菜长势喜人,色泽光鲜。
不过,开始种菜的时候,她走过不少弯路。
“葱是必不可少的调味菜,所以我第一次种菜选择的就是葱。”张珍兰说,种葱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张珍兰介绍,种葱一般选择在3月、6月或者9月。栽植先要将葱分开,在阳光下晒成半干,才能种在地里。
“第一次种的时候我不知道,从市场上买些葱就直接栽到地里了,没几天葱的根部就全部腐烂了。”张珍兰说。
她的菜只送不卖
渐渐地,张珍兰种菜种出了心得。到了适当的季节,菜园里各类蔬菜相继成熟,她家的餐桌上就会有许多绿色蔬菜。
韭菜炒鸡蛋、青葱拌豆腐、清炒小白菜、凉拌黄瓜……品尝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张珍兰心里有说不出的舒畅。
自己种的新鲜蔬菜不仅满足了张珍兰一家的需求,也被她分享给了邻居及亲友们。
张珍兰说,春天她喜欢种植海椒、番茄和黄瓜,秋冬天种植白菜、大青菜和萝卜。虽然一些菜有虫眼,但是吃起来放心,因为种菜的过程中她不会打任何农药。
张珍兰说,夏天的时候,她和邻居们经常聚在一起打麻将。渴了就摘些自己种的黄瓜,饿了就去地里摘些新鲜蔬菜,弄几个小菜凑一桌,边吃边聊。
张珍兰说,生活有时是单调乏味的,但她会通过自己的双手,使之变得五彩缤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