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昨日一标题引起读者误解
“共商国是”还是“共商国事”?
通过解释读者表示“长知识了”
□晚报记者 张丽丽
本报讯 “今天你们的报纸头版标题有个重大错误,‘共商国是’中的‘是’应该是‘事’吧?”“出现这样明显的错误,报社的记者、编辑太不负责任了吧?”“你们出现这样的错误,怎么教育孩子呢?” 昨日,本报转载了新华社的稿件《习近平与代表委员共商国是》一文,并在头版使用大标题导读。没想到,两会的高频词“共商国是”被细心的读者和网友误认为是一个错误的词语,他们或致电本报新闻热线,或与本期值班总编联系,或通过微信平台反映此事。
“共商国是”引起强烈反响
“想向值班总编请教个问题:今天的《天中晚报》头版导读大标题‘共商国是’是不是错了?应该是 ‘共商国事’吧!”昨日一大早,本报值班总编就接到一名读者打来的电话,称报纸头版有个明显的错字。
接到读者的反映后,本期值班总编首先对读者热心为《天中晚报》纠错表示感谢,随即跟读者解释:“共商国是”与“共商国事”有一定的区别,“共商国是”指的是国策,专指国家的方针政策。“共商国事”指的是国家大大小小的事物。当天报纸上的“共商国是”用法是正确的。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本期值班总编接了30多个电话,本报记者和编辑也接到一些读者的电话。新媒体记者接到了网友发来的微信。网友在提出疑问的同时,还发来本报头版大导读的截屏图片。
通过值班总编和编辑、记者的解释,不少读者说自己的知识面太窄了。虽然自己弄错了,但通过辩论,增长了知识。
专家称此用法有文献依据
对于一些读者而言,“共商国是”是一种错误的用法。记者查阅了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第6版《现代汉语词典》,发现里面同时收录了这两个词条。
《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两者同为名词,其中“国是”仅作书面用语,指的是国家大计,组词为共商国是; “国事”指的是国家大事,组词为关心国事。
随后,记者与黄淮学院文化传媒学院副院长、教授陈兆金取得联系,请他对这两个词作一番讲解。陈兆金说:“‘共商国事’是比较具体的指称,‘共商国是’仅作书面用语,意为‘国家大计’,是比较宽泛、广义的指称。”陈兆金说,“共商国是”一词中的“是”是不能用“事”来代替的。
陈兆金说,“共商国是”语出《后汉书·桓谭冯燕列传》,报纸标题、新闻报道中采用“共商国是”的用法是正确的,也是有文献依据的。如果把‘国是’改成‘国事’,原来的味道就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