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农民的幸福指数
□晚报记者 侯 飞
在审议“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时,很多代表不约而同地把焦点对准“美丽乡村”建设。
“目前农村环境建设还相对薄弱,‘屋内现代化,屋外脏乱差’,‘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等问题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市人大代表刘冬梅说,结合目前乡村实际,新农村建设应着重突出一个“新”字,落实在一个“实”字。
刘冬梅表示,这个“新”字表现为观念要新,形式要新,手段要新。首先,观念要新。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建出特色,建出记忆,建出味道。其次,形式要新。不仅要改善居住环境,更要提高农民的文明素质;不仅要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更要发展特色产业,提高农民收入。再次,手段要新。新农村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政府、社会、群众共同参与,需要整合各类涉农资金,任何一方都不能唱独角戏,充分运用“4+2”工作法,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和群众的能动作用。例如,现在我市正在掀起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高潮,就足以说明“办法在基层,智慧在民间”。
新型农村建设,最终还需要落在一个“实”字。刘冬梅说,要让群众切切实实感受到成果,感受到幸福感和认同感。首先是各级干部要真抓实干,要对新型农村建设充满信心,立足实际,重视定位,把握规律,身体力行。其次是建设要实。不要只局限于修几条路,建几个游园,更要借“智”,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围绕扶贫脱贫发展产业,让群众在建设中受益。
总之,新型农村建设,不仅可以提高农民的幸福指数,同时也可以进一步拉近干群关系,激发乡村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相信,更多的“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会展现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潮中,农民的幸福指数也会进一步提高。
把宿鸭湖打造成“休闲度假基地”
□晚报记者 张丽丽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打造美丽驻马店。在人大代表龚红美看来,这项任务提得非常到位,我市今后的旅游开发一定要坚持发展和保护两手抓。宿鸭湖作为我市的一个生态旅游景点,其丰富的旅游资源仅仅开发了一部分,在未来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生态旅游作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实践形式,是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首要的必然选择。”龚红美说,宿鸭湖湖区有着丰富的水产资源,还有大大小小的岛屿和古迹,已被省政府确定为河南省最大的湖泊湿地保护区。此外,宿鸭湖的修建还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它的大坝、发电站、泄洪闸也已成了主要的人文旅游资源。
龚红美建议宿鸭湖要以洁净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优美的自然风光为背景,以生态旅游为载体,以“观光休闲”、“生态旅游”为主体,增强景区的休闲性、可观赏性和知识性,以市场为导向,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实施强有力的区域联合策略,通过科学规划使其成为驻马店旅游市场的亮点。
龚红美建议,在宿鸭湖的开发过程中,一定要强化全局观念,追求综合效益,保持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求要有一个长远的规划,并且不能忘记对环境的保护,大力提倡生态旅游和绿色旅游,实施经济、社会、环境三个效益的有机统一,从而保障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对于宿鸭湖湖区的旅游规划,龚红美建议要根据驻马店的旅游业现状,同周边的旅游资源(如天中山、南海禅寺、金顶山、嵖岈山等风景区)形成优势互补的关系,避同求异,实现客源互流、产品互补,最终形成规模优势,共同打造驻马店的“休闲度假基地”。
发展冷链物流促进农民增收
□晚报记者 郭建光
我市是一个农业大市,但冷链物流是一个薄弱环节,冷链物流是鲜活农产品与市场对接的一个重要环节,没有冷链物流鲜活农产品基地就无法做大,有了冷链物流就可以实现鲜活农产品的一产业与二三产业的融合,就可以实现我市鲜活农产品的结构调整,有利于农民增收。
市政协提案委的苗保朝建议,要扶持引导田头冷库等基础设施建设。统筹规划冷库布局,扶持面向农产品的田头冷库、标准冷库记忆恒温分拣包装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满足农产品预冷、冷冻保管、冷藏运输要求。引导中小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抱团发展,共建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增强冷藏冷冻的自我供给能力。要提高农产品预冷处理的规范化水平。适应当前农产品运输物流发展的需要,制订我市农产品冷链配送操作规范、冷链基础管理、冷链设施、冷链技术等层面的实施标准或意见。推进实施追溯管理模式,从生产、加工、储存、流通到销售终端环节,管理者、经营者和消费者都能随时随地查询农产品在各个环节的具体信息。
苗保朝建议,要引入第三方冷链物流服务。加强我市农产品冷链物流建设与生鲜农产品电商企业的合作,促进我市农产品大规模“走出去”。支持企业分离外包物流业务和加快发函第三方物流,有效避免冷链物流自主发展投入大、回报低、不专业的问题。推进农产品冷链物流大数据应用。加快冷链物流信息系统建设,发挥核心物流企业整合能力,打通物流信息链,实现公用、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建立农产品冷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推进温度监控、运输配载、跟踪追溯、库存管理等方面的应用,积极推进冷链物流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整合公路、铁路、邮政、海关、检验检疫等信息资源,促进物流信息与公共服务信息有效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