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中晚报数字报

2016年01月28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南瓜汤:向往美好,内心安详

发布时间:2016-01-28 08:32:21  

南瓜汤:向往美好,内心安详

 

□杨暖

 

深秋季节的老南瓜吃到现在,还没有腻烦,况且经霜后采摘的最后一茬,老南瓜真的老透了,绛红色的果皮覆着厚厚的粉霜,色如赤金,甜味浓郁,想要再多几个园子里也没有了,仅剩的这么几个,滚滚圆圆,憨态可掬,眼看着吃一个少一个,平凡的老南瓜也有了惜物之意。

初秋,青南瓜还幼嫩,摘下来做菜是蛮好的。乡下的南瓜生得泼皮,园埂院墙根种那么三五棵,就蔓蔓芊芊藤叶覆盖一大片。有的还爬到树上、院墙上,连大石头都能攀爬越过。南瓜冬瓜丝瓜这类的瓜菜不易招虫子,算得上天然环保的菜蔬。奶奶用一把菜刷子把嫩南瓜刷出长长的细丝,搁姜片葱段,起锅时加点醋,清炒南瓜丝青黄相间,脆嫩微酸,配白饭及米粥皆可口。还吃过清炒南瓜头,就是摘取南瓜新长出的一小段嫩梢,偶尔尝鲜吃一两次,还算可以吧。

我顶顶喜欢的,是南瓜托儿,奶奶很会做。将南瓜丝拌点面粉,撒上盐和小葱就成了南瓜糊糊,再一坨坨拍扁了放在电饼铛上煎,两面煎得黄黄的,就成了“托儿”了。这个“托儿”,很好听,念出口时会带着长长的儿化音,跟我们小时候被长辈们念着乳名,娇滴滴地喊出来的那个语音很相近。“南瓜托儿——”,就是这样的。托儿比饼要小点,也没饼那么圆溜光滑,煎成什么形状就是什么形状,非常香,是一种素菜和面粉混合出来的菜香,配粥作早餐,口味和营养兼备。

夏末初秋的晴热天气里,大清早起来清扫院子,浇菜,洗漱,四下里一番走动忙碌后,才到早饭的时间。这时候的身体也算真正苏醒了,开始感到饥饿,想吃点儿东西。在院子里搬个小矮桌,三四个小方凳,摆上碗筷。清晨的太阳刚升起,一院子都是清凉的暑气,待吃过早饭收拾碗筷,太阳刚好照在东山墙上,一整片的阴凉地覆盖在院落里。随着日色一寸一寸高,阴凉一寸一寸短,这一天开始了。

田园归来这一年,不如说,是我作为一个游子荡子的身心回归。我在田园耕读中休养生息,找寻、放下、拾起、取舍,这一年生命的主轴,一直萦绕在生活内涵的取舍和生命面貌的呈现。在无为而治的清宁光阴中,看似无为,实则每天都在读书思考,我的生命取向该走向哪里,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该放下什么,拾起什么。没有哪个告诉我该怎么做,也并没有听从他人的指令,遵从内心和身体发出的每一个声音,令我飘忽在身心之外的另一个我,渐渐回归到身心之上。这些年散落漂泊在各地的身心隐疾,起起落落悲悲喜喜,我依旧那么不完美,可我终于接受了不完美而唯一的我。

如今我喜欢上了家里这种吃饭的氛围,吃什么反倒不重要,关键是院落当空,一方矮桌木凳,有清粥有菜蔬有蛋,还有自家做的饼或馍或托儿。自己做的食物相对清淡,不作多余调料的刺激性添加,而在花样品种上尝试翻新,通常是这个食点那个尝点,不知不觉就饱了。在小木桌上吃饭我时常有饱的那种感觉,但也并没有发胖,反倒气色和身体越来越好了。我想,这大概是健康饮食的功效。自家园子里种的青菜、蔬果,地里打下的粮油豆饭,就连老母鸡下的蛋,都是个头小而金黄灿烂的。在这种氛围中,面对食物生出的安然欢喜妥帖之心,不是贪欲,也不是裹腹,而是天然感念食材和田园的好处,感怀大自然的丰收平淡和宽阔恩赐。

深秋时节,南瓜陆续成熟。第一个成熟的老南瓜非常巨大,它从夏天一直长到深秋,漫长的季节变迁中,雨水和土地孕育了丰厚浑圆的体魄,一个人空手竟然搬不回它。我和奶奶把它从菜园一角抬回来,仔仔高兴极了,他不让老南瓜进厨房,也不准我们切开它,而是放在井台旁边,亲自舀水给它洗澡。孩子头一回见到这么金黄硕大的老南瓜,欢喜之情溢于言表,围着它载歌载舞。他给老南瓜唱了一首歌:“我喜欢大南瓜,我喜欢大南瓜。我喜欢大南瓜,我喜欢大南瓜……”哈哈。《大南瓜之歌》通篇只有这一句歌词,却不妨碍孩子将它唱得抑扬顿挫,声情并茂。同样的场景,仔仔还给哈密瓜唱过歌:“哈密,哈密,哈密瓜。又大又甜的哈密瓜……”上回家里吃哈密瓜,仔仔又抱又拍,自编自唱,一曲终了尽性赏玩之后,才愿意我们切瓜分享。我想,孩童有赤子之心,对于世间有同样质地的东西亦生出天然的亲近,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喜爱,在流淌。

老南瓜的颜色其实蛮好看的,算不上金黄,而是一种撒了粉霜的绛红色,类似很秋天的色彩。如豆青、菊黄、姜黄、黛绿、苍灰、湖水蓝,葡萄紫,这些色彩的饱和度都不高,不会太鲜亮夺目,而是属于那种低温内敛的色谱,越看越有味道。老南瓜的吃法很多,清蒸,炖菜,煮汤,各有各的滋味。在南方秋冬经常食用的一道菜是老南瓜蒸小排,南瓜切成大块,上面铺放浸渍好的小排骨,大火蒸上半个钟头,因为南瓜吸收了排骨的肉香,那道菜是极下饭的。如今在我们乡下,老南瓜一熟,家家户户少不了要煮南瓜汤。煮南瓜汤不复杂,要的是慢功夫,老南瓜的甜度、色彩、风味得到完好的发挥。我喜欢多搁几块老南瓜,煮得稠稠的软软的,入口即化,甜糯软香。深秋的晚饭吃什么呢,多半是离不开粥和汤的。捧一碗热乎乎稠稠的南瓜汤,再吃点小菜,连主食都省了。

春天里奶奶用草木灰腌了两坛咸蛋,陆陆续续吃了一些,等到秋天咸蛋已经够咸,特别是蛋白很咸,而咸蛋黄却刚刚好,配了南瓜汤来吃,绝配。前几日,奶奶煮南瓜汤时,我泡了一些银耳,和南瓜一起煮在汤里。银耳的质感黏稠顺滑,一方金黄一方银白,煮好的南瓜银耳汤连冰糖都不用放,老南瓜自带的甜味恰恰够了。秋天的傍晚,院落当空,秋树林立,摆一小桌,就着夕阳西下的余晖啜着小菜咸蛋和暖暖的南瓜汤,平凡人世的温暖,尽在这一小碗灿烂金黄里。

 

reny1601131.jpg

杨暖专栏:田园暖风

主要内容:书写乡居见闻、田园生活札记。

个人简介:杨暖,河南确山人。中山大学古代文学研究生,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佛山文学院签约作家。山野间长大的80后女子,客居南方十年,多年沉迷中国古典文化的情怀,在书卷与自然中,返璞,归心,安静守拙。陆续在《羊城晚报》、《珠江时报》、《井冈山报》开辟专栏。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