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岳父
□朱国喜
岳父被查出患有肾癌的是在2015年的9月初。8月下旬,岳母说岳父尿血,我们就到县医院为岳父做了全面检查,发现他右肾有个四五厘米长的肿块,怀疑是肿瘤。
4年前,岳父因患膀胱癌在广州做了膀胱全切手术,以后就开始了为期4年的不便生活。本以为那次手术是及时的,岳父与癌症彻底划清了界限,可是这可恶又可怕的魔头竟再次光顾了岳父的身体。
我们瞒着岳父母,只说是囊肿,输几天水就会好的。老实本分的他们相信了,双双盼着早日康复出院,重回乡下的小院安度晚年。那里是他们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家园,家园里有许多温馨的记忆——院子里养着的鸡鸭猫狗,院墙外挂满累累果实的树木,菜园里种植的蔬菜,以及他们用过的老床、棉被和那个有着浓浓生活气息的灶台……这些无不构成了人生晚年的美好记忆。
无奈,妻子把岳父转到北京的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在那里治疗了半个月。
接下来,岳父再也没有离开这家医院内四科的那间病房,直到他的生命走到尽头。
第三次住院期间,岳父的几个儿子都不远千里回来探望。他们夜里在病床旁守护,虽然岳父意识模糊,两眼无神,但作为儿女的他们,心头多少减轻了一些愧疚和遗憾。古语有“父母在,不远游”的说法,可是为了追求高质量的幸福生活,现在的年轻人远游的很多,甚至扎根异乡。
为了更好地照料岳父,妻子果断地辞去干了5年的工作,我也每天夜晚去探视他老人家。做饭、送饭、喂饭,煎药、送药、喂药,盯着输液瓶,更换尿不湿,翻身,擦拭身体……每一样,妻子都做得很细。从入院到去世,岳父的话很少。即使在意识清醒期间,他也很少说话。他没有交代后事,没留下任何遗言。
岳父的一生是艰苦而简朴的一生。他幼年丧父,母亲艰难地拉扯他们兄弟二人长大。或许是母亲的坚强深深地影响了他,或许是他聪明,有志气,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很优秀,顺利考上了信阳师范,毕业后当了人民教师。每每回忆起在县城求学的艰苦日子,他总是感慨良多,那时徒步几十公里上学和啃干馍充饥的情景成了他永不磨灭的记忆。岳父参加工作以后,勤劳敬业,无私奉献,先后在部队学校和地方创办的多所中小学当过教师、校长,在乡教管站当过站长,口碑一直很好。
岳父生性耿直,从不贪占公家的便宜,不为自己谋一点私利。当很多老教师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想方设法为自己的子女安排工作时,拥有权力的岳父却没有安排一个子女。岳父的六个子女中有出息者,全部是自己努力的结果。时过境迁,后来聊到这个话题,退休的岳父避而不谈,他心中的痛只有他自己知道。
岳父去世的那天夜里,前半夜碧空如洗,后半夜竟漫天大雾,能见度不足
岳父走了,我一直珍藏着在他精神好转时为他录下的一段视频,留作永远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