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深300跌幅达7%
中国A股新年首个交易日大跌
触发“熔断”提前收市
截至4日13时34分,沪深300指数当日跌幅为6.98%。
中国的熔断机制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意味着1月4日不仅是新年首个交易日,也是熔断机制“上线”的首个交易日。
根据新规,熔断机制下,当沪深300指数日内涨跌幅达到一定阈值时,沪、深交易所上市的全部股票、可转债、可分离债、股票期权等股票相关品种暂停交易;同时,股指期货所有产品亦同步暂停交易。
新规设置了5%、7%两档指数熔断阈值,涨跌都熔断。4日,沪深300于13时13分左右跌幅达5.05%引发首次熔断,暂停交易15分钟;随后再次下跌,13时33分左右跌幅达7%,再次引发熔断,导致两市提前收盘。
至提前收盘时,上证综指报3296点,跌幅6.85%,成交2409亿元(人民币,下同);深成指报11630点,跌幅8.16%,成交3553亿元;中小板指报7705点,跌幅8.2%;创业板指报2491点,跌幅8.21%。
申万宏源首席策略分析师桂浩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天A股的下跌首先是由于去年末指数屡次突破未果,导致市场信心受挫;其次,近期披露的经济数据并不理想,引发投资者对经济基本面的担忧;再次,近期股市将迎来大批解禁股,对资金面造成较大冲击,特别是目前估值略高的中小创股票受影响较大。
上述禁令将于1月8日到期。根据沪深交易所安排,2016年首个交易周(1月4日至8日)两市将有34家公司共计92.68亿元限售股解禁上市流通,解禁市值950亿元。此外,业内预计,元旦后第一周就会有新一轮IPO(首次公开募股)名单出炉。这或将给两市带来心理层面的影响。
针对后市的行情,桂浩明认为,短期A股调整压力较大,特别是4日引发熔断机制对投资者信心打击较大,预计股指进一步下行概率较大。
港股新年首个交易日
跌2.68%
港股在2016年首个交易日跟随内地股市下跌。恒生指数4日低开131点,其后跌幅扩大,午后内地股市两度触发熔断机制并提前收市,港股跌势加剧,最低见21228点,收市报21327点,跌587点,跌幅2.68%,全日主板总成交738亿港元。
国企指数跌350点,收于9311点,跌幅3.62%。
蓝筹股方面,汇控跌2.42%,收报60.4港元;中移动跌2.74%,收报85.1港元;港交所跌2.87%,收报192.8港元;腾讯跌2.23%,收报149.1港元。
香港本地地产股方面,长地跌2.28%,收报49.25港元;恒基地产跌0.32%,收报47.35港元;新鸿基地产跌0.43%,收报93.2港元。
中资金融股方面,建行跌3.01%,收报5.15港元;工行跌3.42%,收报4.52港元;中行跌2.89%,收报3.36港元;平安跌5%,收报40.85港元;中人寿跌4.99%,收报23.8港元。
石油石化股方面,中石油跌1.18%,收报5.02港元;中海油跌0.74%,收报8.01港元;中石化跌3.21%,收报4.53港元。
熔断机制被广泛采用
旨在防止市场过度震荡
1月4日,沪深300指数遭遇重挫,两次触发熔断机制,最终暂停交易直至收盘。
市场人士认为,熔断机制在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被广泛采用,对稳定市场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A股市场步入“熔断时代”,市场过度震荡将得以有效防止。
熔断机制起源于美国,是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设立的一种保护机制,即在交易过程中,当价格波动幅度达到某一限定目标时,交易将暂停一段时间,类似于保险丝在过量电流通过时会熔断以保护电器不受损伤。除美国外,法国、日本、新加坡、韩国等国也都采用了熔断机制。
根据美国证交会的规定,当标普指数在短时间内下跌幅度达到7%时,美国所有证券市场交易均将暂停15分钟,但对于美股交易时段以外的股指期货交易,标准略有不同。
除针对大盘的熔断机制,美国证交会对个股还设有“限制价格波动上下限”的机制,即如在15秒内价格涨跌幅度超过5%,将暂停这支股票交易5分钟,但开盘价与收盘价、价格不超过3美元的个股价格波动空间可放宽至10%。
美国现行熔断机制的诞生可追溯至1987年10月19日的全球股市暴跌事件,当天也被称作“黑色星期一”,道琼斯指数下跌22.61%。1988年,美国证交会和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批准了熔断机制。
在国外交易所,熔断机制有两种表现形式,分别是“熔而断”与“熔而不断”。前者是指当价格触及熔断点后,在随后的一段时间内停止交易;后者是指当价格触及熔断点后,在随后的一段时间内仍可继续交易,但报价限制在熔断点之内。
新加坡交易所2014年2月开始在证券市场实行的熔断机制就属于后者,此举旨在当证券市场发生大规模动荡时,保障投资者权益。新交所的公告显示,熔断机制适用于约占新加坡股市交易量80%的证券,包括海峡时报指数和摩根士丹利新加坡指数的成分股等。
根据规定,当上述证券潜在交易价格较参考价格(指至少5分钟前的最后成交价)差10%时,便会触发熔断机制,继而实施5分钟的“冷静期”。“冷静期”内股票仍可继续交易,但价格波动范围限制在10%的波动区间内。“冷静期”过后,交易恢复正常,新的参考价格也将根据“冷静期”的交易情况而定。
【焦点】
七大因素
致新年首个交易日血腥杀跌
2016年首个交易日,综合来看,这七大因素影响股市走势。
一、2016年1月1日起三大新政开始实施。
熔断机制、股指期货最新开收市时间、IPO新规这三项新规均于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1. A股正式实施指数熔断机制。根据上证所、深交所、中金所此前发布的指数熔断机制相关规定,将有5%和7%两档熔断阈值、涨跌双向熔断。
2. IPO新规在节前最后一天颁布。根据证监会新规,2016年起申购新股取消全额缴纳申购资金的规定,将预先缴款改为确定配售数量后再进行缴款;发行2000万股以下的,取消询价环节;新规中投资者连续12个月累计3次中签后不缴款,6个月内不能参与打新。
3. 中金所公告显示,调整后的股指期货开收市时间为:股指期货的集合竞价时间从每个交易日的9时25分开始;收盘时间则调整为每个交易日的15时整,与股市交易时间同步。
二、财新PMI数据不及预期。
三、万亿元解禁大潮到来。
证监会去年7月8日出台禁令,半年内上市公司持股5%以上股东禁止在二级市场抛售股份,而这一禁令即将于1月8日到期。
根据西南证券的测算,2016年1月限售股解禁的上市公司共有524家,解禁股数合计841.20亿股,解禁市值合计11900.15亿元。尽管多家机构预计实际套现规模并不会这么大,但市场担忧情绪爆发。
四、人民币汇率中间价连续第五个交易日贬值。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数据显示,1月4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较前一交易日贬值96个基点,报6.5032,贬值0.15%,并突破了6.50的整数关口,创下2011年5月24日以来新低。
五、全球股市下挫
六、机构指出,岁末年初资金做账回表压力。
七、去年末排名考核前后,以公募基金为代表的机构者调整持仓结构引发波动。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