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与鱼的时光淹没其中
□杨暖
不知为何,这三部完全不相干的老电影却在我今年的观影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相干,是因为其跨越了悠长遥远的年月和国度,亦没有相交合的演员及内容。然而,我在心里将它们归在一起。细细想来,这三部老电影皆是老回忆,它们无一例外通过各自角度回忆了故乡、童年和情感。说到底,它们都是关于故乡的电影,无论是《大河恋》的淡金色调、《那山那人那狗》的苍绿葱翠,还是《暖》中的古旧灰色,都是主人公童年所在的故乡大地的色彩。
比如蒙大拿的阳光河流,诺曼一家人在河边长大,父子热爱河中垂钓,并视其为一生的信仰和家庭的终极乐趣。那种阳光下静静垂钓、分享亲子成长的陪伴,河流的波光映着垂钓人专注的身影和表情,这宽阔温暖质朴的淡金色贯穿其中,成为电影中最迷人的气息。
美国西部的蒙大拿州,父亲儒雅,是教堂的牧师,母亲热爱两个孩子,诺曼和弟弟便在小镇相伴成长。特律河的河水日夜流淌过安静的小镇,溪谷山石丛生的林木之间,鲜美绚丽的鳟鱼便是河流的馈赠,同时馈赠的,还有河水清流,垂钓人披着霞光静静享受垂钓的专注和乐趣。父亲是河流垂钓的痴迷者,将垂钓视为音乐与舞蹈般的艺术,并创造了二二拍的甩竿节奏。
诺曼和弟弟亦爱上了垂钓,童年里的小小身影便结伴踏足河流,感知垂钓的节拍,还有流水和生命的清新。家庭日,兄弟和父亲三人在河岸垂钓时,蒙大拿的淡金色阳光便洒在他们身上,温暖愉悦如父子对视的目光。这一幕实在太美好,美好得永久定格,直至诺曼兄弟成年,成为兄弟二人时时想要重温的画面。重温垂钓时光,亦是重温童年成长时光,重温父子三人相聚的时光。
垂钓间隙,兄弟躺在草地上。弟弟问哥哥,你长大了,想做什么?诺曼回答,做牧师。诺曼远离家乡,念了大学,并最终做了大学老师。弟弟留在蒙大拿,留在父母身边,做了一名报社记者,并成为远近闻名的垂钓高手。弟弟和沉稳的哥哥完全不同,他个性张扬、叛逆,从不循规蹈矩,他全身充满光彩,是父亲与母亲眼中的甜心和骄傲。可是他太骄傲了,染了赌瘾。举债、打架,渐渐他不能自拔。
父亲终于失掉了这个孩子。生命中最后一次垂钓时,弟弟站在河流中央,与一尾肥大的鳟鱼对峙着,不屈不挠,衣衫帽子都湿透了,他手捧鳟鱼的表情却是那样雀跃和骄傲。生命华美光彩的一节就此定格该多好!我们永远怀念他扭着小屁股搞怪做鬼脸的顽皮,怀念他为了爱情牵手印第安女友的坚定,怀念他峡谷荡舟无所畏惧的张狂,怀念他永远都有好消息带回家给父亲、母亲分享的自信快乐。
然,命运不是艺术,每一刻都无法停留,河流日夜向前流淌,雨与鱼的时光淹没其中。生命啊也在流淌,就像那条默默的河流一样,按着自己的方向。当人们相继老去,只有河流为伴,人会怀念沉淀下来的温情记忆。老去的诺曼,皱纹、白发,所有的亲人,他爱过与爱他的至爱亲人们都逝去了,他又一次来到蒙大拿的河流岸边,甩起亮亮的鱼线,听着湍急水流的声音,回忆这漫长一生的各种滋味。父子、兄弟、爱人,成长的各种跌宕与生活的悲欢。
所有的事情融为一,成为流动着的大河。古时候的大洪水创造出河流,河水冲刷着古老的岩石,有些石头上有不老的雨水,在石头下面有字,有些字是他们拥有的。我产生了一种大河恋。
大河恋,恋的是一条河、一座山、一个有情感的家园,有蓝天有白云有大山有河流有绿树有青草有百花有游鱼,童年的成长环境像一条神秘隐行的线,奠定维系了一个人一生的情感基调。真羡慕那些傍河而居、依山面水的环境里长大的人们。当时光百年,一个城市、一个小镇皆在日新月异中面目全非的时候,还有一条河、一座山承载着半生厚重的情感,就像石头上不老的雨水,裹挟着生活的欲望与激情,流淌而过,生生不息。
杨暖专栏:田园暖风
主要内容:书写乡居见闻、田园生活札记。
个人简介:杨暖,河南确山人。中山大学古代文学研究生,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佛山文学院签约作家。山野间长大的80后女子,客居南方十年,多年沉迷中国古典文化的情怀,在书卷与自然中,返璞,归心,安静守拙。陆续在《羊城晚报》、《珠江时报》、《井冈山报》开辟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