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中晚报数字报

2015年12月17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官员承诺不办升学宴值得称赞

发布时间:2015-12-17 08:06:54  

官员承诺不办升学宴值得称赞

 

□刘学华

 

今年初以来,吉林省伊通县有子女升学的276名党员干部与单位签订了不办升学宴承诺书,所在73家单位向纪委作出承诺。

这是中纪委网站日前披露的一则信息。这则信息释放了丰富的正能量,令人振奋,也让人们看到了破解人情困局的希望,着实值得称赞。

中国是人情社会,历来重视情感投资,讲究礼尚往来,谁家有了婚丧嫁娶一类的大事,亲朋好友、邻居同事一般都要到场,庆祝或者吊唁。近些年来,这类活动更是发展到极致,子女升学、乔迁新居甚至老人过个生日都要大摆宴席。

更甚者,某些人情往来已经走入误区,异化为官员贪腐和权钱交易的遮羞布。传统节日、官员职务晋升或者生病住院,都成了投机钻营分子拉拢腐蚀党员领导干部的机会,意志薄弱的领导干部很容易失去警惕,防线崩溃,堕入犯罪的深渊。

人情往来饱受诟病,但是一般人很难理直气壮地对其说不。一方面,有人邀请,不去显着小气,更担心伤害了彼此间的感情。即使有时候分身乏术,份子钱也是一分不能少,所谓人不到场“心意”到。另一方面,随了礼就得想办法“挣”回来,不然吃亏,而且同样的情况下别人操办自己不操办,或者来的客人少,面子上过不去。正是在这样的心理推动下,人情之风愈演愈烈。

礼尚往来拉近人们情感距离的同时,也成为彼此沉重的经济负担。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份子钱”也水涨船高,遇到升学季,许多人的工资不够送礼的。曾有数据显示,在某些请客送礼重灾区,不少居民一年收入的三分之二花在送礼上,收入低的人甚至要靠借钱送礼。

有时候,即使是纯粹意义上的礼尚往来也不一定都能达到皆大欢喜其乐融融的效果。其中有一定的潜规则需要遵循,倘若某一方打破了“默契”,没有遵守游戏规则,就可能由此生出嫌隙,甚至反目成仇。

八项规定在阻止人情往来特别是党员参与此类活动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传统观念的力量还很强大,许多人为此把宴请地点从高档酒店转移到家庭餐馆,或者化整为零,给礼尚往来披上隐形的外衣。人情往来是负担,早已怨声一片,人们迫切渴望解脱出来,拥有正常、健康的人际关系。在这样的情势下,伊通县276名党员干部承诺不办升学宴,极具示范意义,不啻于一声春雷,率先打破了僵局。群众看在眼里,一定会喜在心头,并在潜移默化中跟着做。长此以往,抑制陈规陋习成为习惯,我们期待的社会新风气就一定能早日到来。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