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薯粉条
□刘慧
霜降过后,红薯开始收获。又与红薯邂逅,像是遇见了一位老朋友,朴实而亲切。红薯令人馋涎欲滴的各种吃法,一时间馋坏了我的胃。
红薯又称地瓜、甘薯,不仅味道美,还富含蛋白质、纤维素、氨基酸、维生素及多种矿物质,有“长寿食品”之誉,因此红薯成了很多人的最爱。红薯除了蒸、煮、烤等吃法外,人们还可以把它做成红薯干和美味的红薯粉条。
我们村毗邻汝河,土壤里含沙,沙土地里种红薯不仅产量高,而且结出的红薯色泽鲜亮、含粉量大,又甜又好吃,所以家家户户每年都会种上一些红薯,一来是自家吃起来方便,再则就是为了制成红薯粉条。
手工制作的红薯粉条,不添加食用胶和防腐剂等,属于纯天然绿色食品,吃起来味美又让人放心。因此,每到隆冬时节,村里的乡亲们会合起伙儿来制作手工粉条。那真是个热闹的场景,大伙都跟过年似的,忙得不亦乐乎。我曾在现场看过制作手工粉条的过程,感觉很复杂,除了下力气外,还要掌握一定的操作技术。其流程大致如下:制芡糊、揣揉粉面、捶打漏粉成型、冷却、晾晒等。制作手工粉条时,一定要选在天气特别冷的时候,天寒地冻是必要的条件。另外,还要选个敞亮的地方,架上一口大锅,备足柴火;然后,大伙儿将自家的淀粉原料运过来,便开始分头忙活起来:烧水、制芡糊、揣揉面团……男男女女马不停蹄, 孩子们则睁大好奇的眼睛跟在大人们身后看稀奇。
最费力气的活儿就是揣揉粉面,一会儿工夫大伙便累得浑身冒汗。待到锅里的水沸腾开来,翻滚着冒着白烟,该架瓢的师傅上场了,他将负责捶打漏粉成型。这既是力气活儿又是技术活儿,既要掌握好丝条的粗细,又要掌握粉面下流的速度,尽量做到不快不慢。只见,他一手端着漏瓢,一手拿着一个特制的小木捶使劲地捶打瓢里的粉面,丝条从瓢下的漏眼里均匀地流到锅中的沸水里,片刻就会滚动着浮出水面。这时人们把锅里浮上来成型的粉条捞出来放在凉水盆里冷却,从冷水中捞出后,再搭在事先准备好的半米多长的木棍上,悬挂起来,棍上的粉条马上冻结到一块儿。这还不算完工,上冻后的粉条还要拿到阳光下晾晒,晾晒时还要把冻在一起的粉条用小棒敲打开,直到水分晾干,才从棍上取下来,捆成捆,存放起来。
其实,在制作手工粉条的过程中还有很多细节问题,我只是看个皮毛。现在村子里的年轻人会制作手工粉条的已为数不多了,我不免有些担忧:手工粉条的制作技术会不会失传?若干年后,我们是不是就吃不到纯正的手工粉条了呢?
表姐客居他乡,每年都惦记着家乡手工制作的红薯粉条。回来探亲时,她总会从家乡带走两捆儿。表姐说,在外面超市里看到红薯粉条觉得很亲切,但是又不敢多买,感觉还是家乡的红薯粉条吃着可口、放心。的确,红薯粉条是很多人的最爱,它柔润嫩滑,能吸收各种鲜美汤料的味道,具有良好的附味性,如猪肉炖粉条、萝卜炖粉条等都是人们常吃、爱吃的菜肴。当然我也是红薯粉条的忠实食客,最喜欢它的淳朴与厚重,就像可爱的劳动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