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傅专注修表35年
绝活面临失传
□苏弼坤 刘 迪 文/图
“干我们这行,可以说是经历过大起大落。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手表几乎是每个人的‘标配’,用的多了,坏的自然也多,那时我的修表店生意很红火。到了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传呼机、手机的出现让手表慢慢淡出市场,我们这行就没有以前吃香了。”昨日,在市中华大道与南海路交叉口附近的一家修表店内,修表师熊德忠向笔者讲述了他这家有35年历史修表店的故事。
25岁时学修表技术
有顾客来了,熊德忠取下“眼镜”,放下手中的工作,和客人交谈起来。简单询问了表的“症状”后,如果觉得还能修理,他会三下五除二解决手表的“小症状”,如认为没有维修价值,他往往会劝客人:“别修了,拿回去留个纪念吧。”
熊德忠说,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表成了人们追求的“标配”,但很多手表和钟表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毛病,喜欢钻研的他便开始研究手表的维修技术。
“25岁时,我专门跟着一位修表师傅学了一段时间。学成之后,我就推着小车在市南海路的路边摆起了小摊。”熊德忠说,可能是赶上了好时候,那时来修表的比较多,不断上门维修的客人让他这个路边小摊慢慢火了起来。由于他的技术过硬,很快很多人知道在市南海路有个很厉害的修表师傅。
“手表的最小部件或者说最关键的部位是它的‘心脏’——摆轮。这是一个两头像针尖一样细小的摆尖,正中间部位连着齿轮,因为齿轮位置特殊,所以摆轮才能不断摇摆,带动整个手表正常运转。而一旦摆尖出现问题,那这个表要么报废,要么走时不准。”熊德忠说,他当年干的最多的就是给0.5毫米长0.5毫米宽的小摆尖“作对”。摆尖断裂他就要焊接上去,焊接一个小尖非常有难度,要保证摆尖正常摇摆,还必须保证两个摆尖“同心”,这就要在焊接后用锉刀擦拭摆轮,而这些锉刀最大的只有一厘米宽。
认真维修每一块手表。
修表绝活面临失传
“以前配件很难买,修表时用的配件几乎都是自己拿锉刀搓出来的。现在好了,每个零件基本都有配件。”熊德忠说,随着使用表的家庭和个人减少,曾经遍布大街小巷的修表摊点因为缺少顾客日渐没落。修表这项技术现在虽然能在学校里学,但是有些当年他们做的工作,在学校也学不到。
“5年前我曾想退出,但是中间不断有人上门找我修表,我想丢却一直丢不下。”熊德忠说,幸亏当年他没有丢下这份工作,现在修表又慢慢火了起来,而修表这个行业也成了稀有工作。物以稀为贵,上门维修的人又慢慢多了起来。
现在的维修比30多年前简单了。“现在一些名表的售后工作,很好干。把表打开,哪儿坏了,拿配件直接换上就行了。”熊德忠笑着说,“一些名表的陀螺仪,我可以花一两个小时把它拆开并修好。但是那些名表售后店很少有这个技术,只能给顾客换一个新的。”
近几年,高档手表逐渐在我国流行,像熊德忠这样的修表师,工作可以继续干下去了。但现在绝大多数修表师没有前辈的钻劲,修表时除了换零件还是换零件。“一方面,大批量销售的廉价手表不值得拿去修;另一方面,价格昂贵的名表拥有完善的售后服务,也不需要到维修店修理。”熊德忠说,有些不认识他的顾客,因为手表昂贵不愿“冒险”让他修,其实他们不知道,很多慕名而来的顾客专门拿着价值几万元甚至十几万元的手表到他店里修。
“这是一个需要专注、静心才能干好的工作。”熊德忠说,他的这门手艺现在没有人愿意学,修摆轮、锉摆尖的绝活很可能要失传。
戴着专业的“眼镜”修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