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现代科技元素
宫灯传承人8年获6项专利
□苏弼坤 文/图
“灯,大家都不陌生,从开始的灯笼、煤油灯到现在的LED灯箱,灯的历史变迁其实就是我们社会和文化发展的缩影。作为宫灯制作世家,我在祖辈和父辈的设计基础上融入了现代科技元素,用8年时间获得了6项设计专利,将宫灯这项古老的技艺与现代元素融合在一起。”昨天上午,在市雪松大道西段的灯箱制作车间,宫灯传承人米超一边忙碌一边聊着他的创业史。
米超和传统宫灯。
让宫廷气息走进社会
“宫灯,顾名思义就是皇宫中用的灯。除去基本的照明功能外,如果在宫灯上描绘一些精美的图案,配上装饰,就能显示出宫廷的富贵和奢华。”米超说,作为宫灯制作世家,从他的爷爷开始便希望把那些雍容华贵的宫灯推向寻常百姓家,但是在电灯普及的年代,宫灯备受冷落,只是在逢年过节才出现在部分场合。
“纯手工打造的宫灯,要经过几十道工序才能完成,并且选材有讲究、骨架有规定、外料有要求。”米超说,米家人和宫灯的缘分还要从他的爷爷说起,虽然他们家人人都会做宫灯,但是由于社会的发展,把这项工艺真正传承下来的只有米超父子俩。
在米超的研究下,古老的传统艺术正经历着技术和设计的革新,普通的宫灯加入马达后,便能成为走马灯。如果将灯壁内胆换成不同的照片,通过不同灯光的放射成像,能给观赏者一种视觉享受。
将宫灯原型融入现代广告
“不管我怎么创新,宫灯始终是一种‘老旧’艺术,想提升它的‘出场率’确实很难。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有了将宫灯做原型设计广告灯箱的想法。”米超说,8年前他在电视上看到一则广告灯箱的招商广告,就是‘广告灯箱’这个词让他有了想法。
“我的第一代产品是360度旋转圆柱灯箱。”米超介绍,看到“广告灯箱”这个词后,他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做市场调查,发现广告灯箱的使用非常普遍,但是千篇一律的设计让他感觉这些灯箱没有达到广而告之的效果。
“如果我以宫灯为原型,设计出一款能够旋转的广告灯箱,那么它的旋转动态广告肯定能吸引不少人。”米超说,有了想法就行动,当天他就用铁丝、透明塑料板设计出了一个圆柱形广告灯箱的雏形。但样子很简单,真正投入使用完全是另外一回事。
经历无数次失败
米超说,他设计的第一代圆柱形360度旋转广告灯箱有很多缺陷,因为是圆柱形的广告面板,旋转过程中很难让使用者一目了然,并且在设计原理上,圆柱形的广告灯箱在设计初期没有考虑到蚊虫的趋光性以及灯箱本身的排水问题,造成了第一代产品只在市场上留下了“一新鲜”的印象。
米超说,他设计的第二代产品是三角形旋转灯箱,就是把原来的圆柱形改成了三棱柱,这样每一面都能成为一个单独的广告位。虽然这种三棱柱的灯箱广告避免了视觉上的缺陷,但是技术上又碰到了麻烦,因为三个面都是弧形设计,弧度大小成了广告灯箱设计的难题,弧度太大,和圆柱没有啥区别,弧度太小又没有了支撑力。
为了完成这个模板,米超反反复复做了无数次试验。起初他直接用成品型材设计,可慢慢地他发现自己的资金短缺,只好用木头和塑料代替型材来完成设计。
“别看就是一个简单的三棱柱广告灯箱,它可是经历了3年才设计出来的。”米超说,看似简单的一个灯箱,除了要避免第一代产品的视觉缺陷外,还要考虑节能、环保、安全、耐用等各种性能。
“去年我的第三代椭圆形灯箱面世。”米超说,第三代产品因为使用的是铝合金材质和LED节能光源,所以无论灯箱做得多大都能经得住风吹日晒,而独特的边框构造不但坚固耐用,更避免了灯箱内部进水、进虫等问题。
8年获6项专利
“从第一代到第三代,8年间,我进行了无数次实验,几乎花光了家里的所有积蓄。”米超说,他的广告灯箱从原来的无人问津变成了畅销产品,不但适用于小区、公园、绿化带等处,就连墙体上也能使用。
“因为这些产品都是以宫灯为原型设计出来的,所以我申请了专利,特别是第三代产品。”米超说,这三代产品他花了8年时间设计完成,共获得了6项专利,仅第三代产品的边框就获得两项专利。
米超说,虽然这些产品让他花费了不少金钱,但他也得到了很多,以后他会继续努力改进这些产品,让这些专利造福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