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新更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妙哉!妙哉!那凌云的鹤,虽显孤单,但也气势不凡,载着诗人的诗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秋,不动声色地款款来了,就在这清凉似水、楚楚动人的秋夜,一句“便引诗情到碧霄”不仅让我拍案叫绝,而且内心汹涌起思乡的情愫,仿佛看到远处依稀模糊的村落,村落上空袅袅地飘荡着炊烟。是炊烟泼洒出了诗情画意成就了文人的才情呢,还是文人的诗情画意丰盈幸福了直达碧霄的炊烟呢?
记忆里,母亲总是很忙碌的,第一个起床,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到灶房升起炊烟。一阵“噼里啪啦”的柴火声响后,宁静的小院里就会弥漫起五谷的清香,之后便听到母亲“起来了,吃饭了”的呼喊声。一年四季,母亲总是灶房舞台上的主角。在物资匮乏的年代,母亲总是变着法儿做出可口的饭菜,把艰难困苦颠得上下翻飞,把平淡的日子炒得活色生香,在锅碗瓢盆的交响曲里烹调出满满的母爱!
那时,母亲每次参加生产队的劳动,不是背一个筐就是挎一个篮子,在别人休息的时候捡拾柴火。我们姊妹弟兄几个懂事后,看到母亲的艰辛不易,就商量着尽自己的能力帮母亲一把。我们放学后就赶紧放下书包,拎起篮子到田间地头、沟河渠旁、树林草滩捡拾柴火,常常是看见村子里升起了炊烟,听到母亲如炊烟一般悠长的呼唤声,才披着月色、踏着星光回家。
有炊烟的村子才会有生机和灵气。夕阳西下的时候,村落里次第升起炊烟,一家、两家、三家……不论是有风还是无风的时候,村子上空的炊烟都是一副令人展开想象翅膀的画卷,像万马奔腾的赛场,像波涛汹涌的大海,像雕梁画栋的空中楼阁,像久别重逢的亲人相互拥抱。
远离了袅袅炊烟,在钢筋水泥铸就的森林里,在繁忙奔波的劳作中,内心深处的宁静宛如天际的一朵白云、荷叶上的一滴清露。随着时光渐老,漂泊的脚步虽然随着经年带走了曾经,但在记忆里被时光无数次打磨后,挥之不去的仍然是那带着麦香、蕴含着母爱的炊烟。炊烟是家的味道,嗅一下就会满口生香。炊烟是母亲的味道,丝丝缕缕都在子女的心头萦绕。
炊烟美丽了我的思绪,诗意了我的情怀,将自己打理成淡淡的风景,在简静的岁月里,古朴、温润、芬芳。
炊烟若能下酒,忆起便是一场大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