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购物命案的焦点应是法治
□王云帆
据报道,
本月初,香港旅游业曾传出遭遇“史上最冷清的黄金周”。虽然随后有特区政府入境处数据显示,今年十一黄金周到港的内地游客约为122万人次,同比仍上升了2.3%,但到港内地游客增长率的下降和购物率的下降,却是不争的事实。
事发之初,来自香港媒体的消息称,警方将此案列为谋杀案。但在20日又有媒体援引香港警方人士的话称,目前该案件已经改为误杀案。从“谋杀”到“误杀”的转变,放大了网络舆论场上直接针对香港的地域歧视性言论。一些内地网民借此在自媒体平台上大放厥词。
当然,即便此案确有从“谋杀案”到“误杀案”的转变,也不代表香港警方的地方保护主义意识已经绑架了法律。以此攻击香港警务部门就是在试图“大事化小”,明显缺乏足够的证据。作为香港的核心价值,法治若如此不堪一击,又将如何带领香港人走向更有确定性的未来?
鉴于香港警方对此事的定性有从“谋杀案”到“误杀案”的转变,引发争议亦属正常。但正因为此案还在侦查阶段,涉嫌“谋杀”还是“误杀”均不为结论性认定。“谋杀案”强调的是故意杀人,“误杀案”则更强调过失杀人——也就是杀错了。
用内地刑事立法来套,“误杀”其实更接近于故意伤害(致死)。至于本案究竟是谋杀还是误杀,最终要由法官(而不是警官)说了算。如今此案已成全社会的焦点,众目睽睽之下,警方想要造假,难度已提升不少。
此案已进入了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刑事司法程序,它当然应被作为一宗刑事案件而被重视。不过,众多围观者对本案的关注,多不在刑案层面,而更在复杂的陆港关系,以及雪上加霜的香港旅游市场。就内地来说,国家旅游局已迅速发声,要求驻港机构了解相关情况,与香港旅游主管部门保持密切联系,协助和支持香港特区政府有关部门依法依规处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维护内地游客的合法权益。
有网民不理解国家旅游局的回应,其实在事件调查还没有真相的时候,督促警方尽快破案是首选。恶性刑事案件,内地有、香港也有,它总归是个案,应依法公正处理。“香港购物命案”的焦点应是法治,而不是强迫购物。法治环境也是香港旅游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须臾不得离开。个案要公正,暴力要遏制,强制购物更需花大力气根治。这宗强制购物引发的命案,正是观察香港法治成色的一个参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