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吃柿子易得“胃石症”
□肖婷婷
市民林娟平时不怎么吃柿子,昨天,邻居给了她两个柿子,她吃后觉得味道不错,就买了几斤。没想到,刚吃了3个,胃就开始疼起来。她到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检查,医生发现她的胃里长了一个胃石,使林娟胃部的溃疡面出现了出血症状。
该院消化内科主
王天明告诉笔者,柿子、山楂等含有鞣酸与果胶,遇到胃酸后容易发生凝结,和胃内脱落的上皮、黏液及食物残渣,特别是纤维素胶合在一起,容易形成胃石。
一般来说,吃太多的柿子容易引发“胃石症”,而年龄偏大的人因为消化功能减退,也容易得“胃石症”。林娟虽然觉得自己吃的并不多,但是她平时总有烧心的感觉,属于胃酸分泌量比较多的人。根据胃石形成的原理,这类体质的人更容易产生胃石。如果不及时治疗,“胃石症”会导致胃溃疡。如果仍旧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溃疡会进一步引起胃出血和失血性休克,危及生命。
王天明提醒,市民吃柿子时尽量不要吃柿子皮,因为柿子的鞣酸绝大多数集中在皮中。同时,柿子不要与含高蛋白的蟹、鱼、虾等一起吃。因为含高蛋白的蟹、鱼、虾在柿子鞣酸的作用下,很易凝固成块,形成胃石。一旦形成胃石,人很容易出现上腹发胀、疼痛,呕吐等症状,时间一长,会压迫胃壁使胃壁出血、穿孔,也可因排入肠道内而发生肠梗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