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婷婷 文/图
史亚飞(右)和在游泳比赛中获得金奖的队员。
和队员们在一起。
史亚飞(中)指导队员游泳。
从6岁到现在,从队员到教练,从水中到岸边,29年来,史亚飞在游泳池里不知游了多少趟、走了多少圈。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他在“水世界”里走出了自己的人生路。
史亚飞今年35岁,而他与游泳的缘分,已经延续了29年。
近日,笔者采访了市新世纪游泳俱乐部教练史亚飞,了解他游泳人生的酸甜苦辣。
游泳教练的泳池情结
这名拥有29年游泳经历的泳者从小就和水有缘。6岁开始,史亚飞在离家不远的游泳馆学习游泳。练了没多久,他就表现出良好的水性。也就是在那时,他爱上了游泳。
训练是艰苦的。史亚飞说,他现在对那些年的经历仍然记忆犹新:“每天上午上文化课,下午和晚上在水里训练。训练中我受过伤,流过泪,也曾想过放弃。”
训练、比赛,训练、比赛……沿着这条路走下去,11岁的史亚飞进入了河南省体工队,成了一名专业的游泳运动员。在那里,他把游泳与未来的职业结合起来,立志当一名游泳教练。
有人说,游泳是不见汗水的运动。但是成绩足以证明史亚飞的付出——他是国家级游泳健将、国家一级裁判员、国家高级救生培训员,13岁就获得全国锦标赛自由泳第三名……
身体与心灵的坚守
“不要害怕,双手伸直,慢慢打水……”史亚飞一边演示,一边引导队员做好标准动作。有些学员的家人在一旁安静地观看,显然,他们对史亚飞教练十分信任。
每天,他脖子上挂一块表,双手各拿一块表,来来回回,从泳池这头走到那头,为队员们记录成绩,嘴里还大声提醒着他们,晚上9时之前没回过家——这是史亚飞的工作常态。
虽然长时间泡在水里对健康不利,但这并不影响这名年轻、阳光的游泳教练对这份职业的热爱。史亚飞说:“游泳教练的身体素质很重要。我平时会加强锻炼,这样才能用最好的状态迎接每一天的工作。”
“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不负众望”,这是同事给予史亚飞的高度评价。然而, 面对如此称赞,史亚飞还是那句话:“不管是苦是乐,都是我的工作。”
他表示,看到自己未来的接班人一个个成长起来,看到自己培养的队员在比赛中争金夺银,一个个成为领奖台上的常客,这份成就感难以用语言表达。多年付出,成绩能证明一切。
教学:精心“带孩子”
史亚飞告诉笔者,2011年,他到市新世纪游泳俱乐部从事教练工作,并成立了“市青少年游泳练训队”,目前该队有30余名队员。“我喜欢与水打交道,不游泳还有什么意思?”史亚飞说,他痴迷于自己的工作。
说到日常的工作,他的语气很淡然:“就是带孩子游泳呗,没什么可骄傲的,这就是我的职责。”
站在泳池边喊着孩子们的名字,不断为这些像鱼缸里的小鱼一样来回游动的小队员纠正动作。他说,看到这些水里的孩子们,他就会想起自己小时候在体工队训练的情景。“确实很苦。”他说。
俗话说,因材实教。从选苗子开始,史亚飞就要费一番心思。“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家庭是否支持、孩子能否坚持……受众多因素的制约,挑个好苗子太不容易了。”他说,即便选好了,也常常为孩子如何训练以及他们今后要走的路大伤脑筋,整宿睡不着觉是常有的事。
史亚飞说:“看到孩子们肯吃苦,我就下决心带好他们。就这样,我一带就是4年。后来,队里的孩子们代表驻马店市在全国游泳锦标赛上拿了很多好名次。今年7月,在市第二届运动会青少年游泳比赛上,参赛的队员们获得17枚金牌。”他语气中满是欣慰。
多年来,史亚飞教过的队员有很多,付出的心血更多。他的努力有目共睹。
家长应重视游泳教育
在市世纪广场游泳馆,市民王琴说:“孩子学游泳可以健身、塑造体形,还能增强求生本领。孩子自己也很感兴趣。”
史亚飞说,游泳不仅能使毅力、体能、品质得到锻炼,而且还是少年儿童减肥的一种有效方式。经常游泳,不但能培养孩子勇敢顽强、吃苦耐劳、不怕困难的精神,还能让孩子的神经系统得到很好的锻炼。掌握游泳基本技能可以促进智力发展,对思维、记忆及专心程度也能起到锻炼作用。
史亚飞认为,目前我国青少年的游泳教育存在缺失,一方面,没有将游泳纳入教育课程,另一方面,家长也没有对孩子进行游泳教育,孩子处于“放任自流”状态,极容易发生溺水事故。
可喜的是,现在,一些家长开始重视对孩子的游泳教育,在暑假为孩子报名参加游泳班。
现在的孩子,需要体育,需要运动。而参与体育运动,不是仅在电视屏幕上看别人的精彩表演,而是要自己走出去、动起来。
采访结束的时候,史亚飞告诉笔者,他的愿望是利用自己的技能,教更多的人学会游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