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费选座 倒逼服务增值
□张西流
近期中国国际航空开始在北京出港的国内航班上推出100元的付费选座产品“座享其程”。不少乘客吐槽,航空公司价高服务少,有变相涨价之嫌。国航回应称,发展特殊舱位是为满足旅客差异化座位需求,未来是否扩大,要看市场反应。(
事实上,“付费选座”并非国内航空原创。早在2011年夏天,美国航空、达美航空、美联航等美国航空公司宣布对特定座位收取额外费用。目前,汉莎航空、法国航空、美国航空、达美航空等航空公司都推行了长航线经济舱付费选座产品。
可见,国内航空推出“付费选座”,符合国际惯例,也是与国际接轨。
从某种程度上讲,划分头等舱、经济舱,本身就是一种“付费选座”的方式。既然公众能接受这种模式,为何不能在经济舱中接受进一步细分的“付费选座”呢?对于航空公司来说,“付费选座”可以降本增效。而对于乘客来讲,是在“花钱选好座”,买到精细化、差别化的优质服务。通俗地讲,就是“花钱买享受”。从长远来看,这种细分的服务对双方都是有利的。
但价格上去了,就将倒逼航空服务“增值”,而不是一味地对各种免费服务项目实行收费,给人们留下“乱收费”的口实。比如,在实行“付费选座”的同时,向乘客提供租车代理、酒店订房、机上WiFi、机场接送等有偿服务。只有乘客从增加的费用中获得了相应的服务,才能予以认可,航空公司的收费服务才能更加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