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中晚报数字报

2015年08月05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耄耋老兵寻找老战友秦彬

分别60多年 想在有生之年再见一面

发布时间:2015-08-05 08:07:21  

□晚报记者   高琳琳

 

本报讯   两张泛黄的老照片,85岁的周纪承老人保存了63年,照片里的主人也让他牵挂了63年。从1953年离开朝鲜回国赴郑州炮兵学校学习,60多年来,周纪承一直在寻找这位曾经与他同生共死的战友秦彬。

“人老了,就爱回忆一些人和事。找不到当年这个和我关系密切的战友秦彬,是我此生最大的遗憾。”昨日上午,住在市丰泽路昝东小区的周纪承提起秦彬时红了眼眶。

周纪承说,他是19493月参的军,当时被分在许昌市炮兵第二师。后来,他随部队到朝鲜参战。

“那是1951年秋季的一天,我们的部队在朝鲜九华里(音)狙击敌军,排长秦彬就是在那场战役中受伤的。”周纪承说,当时秦彬带领大家冲向敌方山头,战斗激烈而残酷,身边的战友越来越少。

后来,敌军开始用飞机投炸弹,而且投的是子母弹,大炸弹爆炸后,无数的小炸弹像雨点一样落下来。秦彬被落下的小炸弹炸伤,浑身是血,但他继续战斗,后来被战友强迫抬到后方治疗。

周纪承告诉记者,由于当时的医疗水平有限,秦彬在当地做了简单的手术后,被送到国内的一家医院治疗。因为肛门被炸伤,秦彬的整个肛门都被挖掉,在医院治疗一年多才出院,一条腿也因此比另一条腿短一些。周纪承随部队继续在朝鲜参加战斗,1953年才回国。

1952年,秦彬给我寄了两张照片,一张半身照,一张全身照。”周纪承说,当年二人还通了书信,从信中他才知道秦彬回国治好伤后,被分配到洛阳白马寺荣军学校当教员。后来,二人就断了书信来往。

回国后的第二年,周纪承到郑州炮兵学校学习了3年。由于学习期间不能探家,加之通信渠道不畅通,他不知道秦彬是否与他联系过,寻找秦彬的事暂时被搁浅。

“他对我很好。虽然比我大两三岁,但在部队我们最投缘,关系也最好。”周纪承告诉记者,他只记得秦彬是三门峡市峡县附近的人,身高约有1.7米,尖下巴,人很善良。他到部队后,秦彬很照顾他,二人常在一起聊天。

经历过战争的残酷,周纪承老人只想了却有生之年的一个心愿,再见这位老战友一面。“我是死里逃生的人,在当时的环境下,战友之间的情谊是无法用言语形容的。如果他还活着,我想再见他一面。”

如果有市民认识秦彬或者秦彬的亲人,看到报道后请与本报记者(电话:13639659110)或者周纪承的儿子周海臣(电话:15093561016)联系。

(线索来自本报新闻热线2830110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