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记者 张丽丽 袁 敏
“李师傅,把这双鞋修修。过一会儿我来拿。”昨日,在市文化路一个修鞋摊点,一市民将一双鞋交给李师傅后,便急匆匆离去。
李师傅说,他叫李国涛,确山县人,今年68岁。附近的居民都叫他李师傅,不知道他的名字。
李师傅是一位面目和善的老人,微黄的额头上刻着几道深深的皱纹,老花镜后面的一双眼睛微微向上,看上去总是笑眯眯的。“李师傅态度好、收费低,修的鞋结实,所以,人们都愿意到他这儿修鞋。”前来找李师傅修鞋的一名市民说。
记者看到,在李师傅的摊前,一台补鞋机、几十件修鞋工具整齐有序地摆放在地上。修鞋摊的四周摆放着4个折叠凳,是特意为客人和来此聊天的老人准备的。
市民王女士告诉记者,她的鞋底坏了,今天特意拿来修。王女士说,她和家人的鞋坏了都是找李师傅修的。李师傅修鞋细致,他修过的鞋耐穿。“李师傅为人和善,性格开朗,每天都有不少老人来找他聊天。”在一旁和李师傅聊天的郭大爷说。
“我18岁跟着父亲学修鞋的手艺,之后在郑州、信阳、武汉等地待了10多年。”李师傅说,他走南闯北一辈子,在驻马店待的时间最长,修鞋是他赖以谋生的手艺。
小时候因家境不好,李师傅没念过书,不识字。无论春夏秋冬,李师傅每天都坚持早起。吃过早饭,他就出摊,天黑才收摊回家。李师傅舍不得花钱,挣的钱都贴补家用。多年来,他靠修鞋撑起一个家。
李师傅说,以前,修鞋摊在街边很常见。随着岁月流转以及修鞋店的兴起,街边修鞋摊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过几天,我儿子要结婚了,我也要回老家了。该歇歇了。”李师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