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记者 张丽丽 袁 敏/文 闫宏伟/图
张国成在认真修表。
一桌一椅,桌子上的玻璃柜里摆放着各式各样的手表,旁边站着两名等着修表的市民。昨日,在市风光路一家修表摊前,记者见到了修表师傅张国成。
张国成今年64岁,家在市十三香路。从30岁起,张国成就开始接触修表这个行业。每天他都很早起床,吃过早饭后,骑着电动三轮车拉着修表工具,准时来到风光路。中午,家人把饭送来。吃着家人做的饭,他感觉特别香。天快黑了,张国成才收摊回家。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样的日子,张国成过了34年。
30岁那年,张国成的同龄人都干起了拉架子车的活,收入还行。为了贴补家用,他也去拉架子车。可是,架子车装上货物后很重,他拉不动。正在为生计发愁时,他遇上一名会修表的朋友。他向朋友表达了学修表的想法,朋友同意了。
说干就干,张国成投入2000多元的本钱,置办了修表的工具。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学好修表的手艺。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张国成修表的技术越来越娴熟,可以单独作业了。就这样,他深深地爱上了这个行业,并投入了全部的精力。
张国成说,修表需要不断积累经验。从最早需要手动上弦的机械表,到如今各式各样的石英表,30多年来,上万块手表在他手里“起死回生”。由于干活仔细认真,他有了一大批老顾客。
“手表无法上劲,帮我看看吧。”记者采访张国成时,遇到一位前来修机械表的老人何先生。只见张国成戴着专业的放大镜,熟练地旋开表盖,拿起小镊子将一个个细小的零件拆卸下来,整齐地摆放在桌子上……检查后,张国成说,手表把杆坏了,需要换个把杆。由于手表把杆很细,张国成拿着放大镜,小心翼翼地在满是零件的盒子里寻找。很快,张国成找到一个合适的手表把杆。大约5分钟,何先生的手表修好了。
何先生说:“这个手表是他20年前花100多元钱买来的,虽然时常出小毛病,但用得久了就有感情了,舍不得换新的。张师傅修表手艺好,我的手表有啥毛病,都找他修。”张国成说,一般来修表的大多是回头客。
“修表价格从几元到几十元不等。”张国成说,如今,戴表的人少了,收入远不如从前了。
34年了,张国成一直坚守修表行业,虽然现在修表的人少了,但是他不舍得丢弃这门手艺。他说:“修了一辈子的表,对手表有感情了。只要身体还硬朗,我会一直把修表这行干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