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中晚报数字报

2015年07月21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参加过一次高考

发布时间:2015-07-21 08:37:35  

 

□赵爱民

 

这一辈子没有正儿八经上过大学,但我参加过一次高考。

那是1977年,十年浩劫刚刚结束,邓小平做出恢复高考的重大决策,在百业待兴的中国引起热烈反响。那时,我已经参加工作,而且是在县文化馆从事自己喜爱的事业。

因为是中断十多年后第一次恢复高考,所以对社会考生的年龄限制放得很宽,已经22岁的我在单位领导的鼓励下也报了名。其实我是有些纠结的,考吧,深知自己学识太浅,且已有的工作很称心如意。最后,还是渴望深造的梦想占了上风。报了名,我一边工作,一边趁着空闲时间复习。

从小学五六年级开始,学校停课,社会动乱,基本上中断了正常的学习。后来的初中、高中,大多的时光在学工、学农和混沌中虚掷。因了自己幼时就喜爱文学,对语文并不十分担忧。但数理化基础很差,高中应具备的知识几近空白。没办法,我找来一些复习材料,开始囫囵吞枣地补习功课。

糊里糊涂中,很快就要考试了。记得那时是考试前先报志愿,父亲母亲都不懂,一切由我自己决定。第一志愿:北京广播学院,采编专业;第二志愿:武汉大学,新闻专业;第三志愿:郑州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还有一条,如果前三个志愿未能按分数线录取,是否同意调剂到其他学校或其他专业,那时任性的我却毫不犹豫地填上了“不同意”三个字。就是这三个字,给自己堵死了上大学的最后一条通道。

毫无悬念的考试结果出来了,我的语文成绩特别优秀,作文《我的心飞向了毛主席纪念堂》几乎得了满分。尽管数理化成绩大大拉低了总分,但我的成绩还是超过了录取分数线,在录取率普遍很低的情况下,仍然属于比较优秀的高分者。

遗憾的是,总分还是没能达到我所填报的三个志愿的录取线。县高招办的同志找到我,探询我填报的“不同意”是否变更为同意调剂,那样我的分数可以达到开封师范学院(今河南大学)的录取线。当时国家正急需人才,给我了这样的机会,我却没有珍惜。我太留恋已有的舒适工作,而永远失去了读大学深造的人生经历。

近四十年的时光转瞬即逝,想起那年高考的往事,心中有许多感慨。后来在文化部门入党、担任副馆长;加入省作协,写出了一些大家认可的文字。我还和同事一起开发了打铁花,创办了文艺刊物,为确山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再后来,我参加自学考试,拿到了河南大学的高教自考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证,随即又进入县委机关,成为一名党务工作者。

人生的路啊,就是这样走过。想一想,有遗憾,却没有后悔,也无须后悔。因为,无论怎样的经历,都是珍贵的财富。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