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放开二孩
请兼顾当下性与前瞻性
□王 勉
超低的出生率,使东北地区出现了日趋严重的老龄化现象。工厂周边的饭馆不断关闭,医院产科护士也愈发清闲。东北地区的人口危机或为全国拉响警报。在此背景下,
近年来,围绕何时全面放开二孩,媒体、公众、学界和相关部门之间,多有互动。媒体特别关注了“计生红旗县”江苏省如东县和东北的人口状况,并描述了由此产生的社会影响,为计生政策调整提供了来自一线的参考依据。与此同时,学界对全面放开二孩的呼吁,也出现加急之势。这些都为谋求人口政策调整的共识,打下了基础。在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制定上,理应把握好并促成更大层面的互动与讨论。
人口发展形势与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叠,进一步凸显了人口红利的重要性和人口的结构性矛盾。而单独二孩政策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试探和过渡的作用。从效果反馈看,民众真实的生育意愿与政策目标已然存在出入,这说明此前的政策制定,对于民众生育意愿的判断有高估之嫌。在全面放开二孩的决策考量中,应尽量吸取这一教训,既要保持审慎,又要准确对接人口发展的现实,方能实现政策红利的最大化。
无论从国外经验,还是从本国人口现状出发,生育政策更开放,已是大势所趋。不同的是,在具体调整时间和尺度上仍存在分歧。如何拿捏好“尺度”,考验的是决策层对于人口发展形势的研判能力。需要注意的是,鉴于人口发展的滞后性,对于人口形势的预判,既要充分回应当下人口问题,也要具备足够的前瞻性,为长远的人口结构优化留足余地,才是对人口发展规律的最大尊重。
目前对于人口政策的考量,无论是激进还是保守,不少都停留在人口因素对于经济的影响之上。事实上,对国民生育权利的尊重,同样应该作为生育政策调整加以权衡的项目。它能起到的正向作用,相较于单纯的经济利好,应有更大的溢出效应。这应成为政策调整的另一源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