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中晚报数字报

2015年07月10星期五

按日期检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发布时间:2015-07-10 08:26:45  

□吴工平

流行词:悲催  悲剧

过去在大家眼里,它应该是倒霉蛋、丧门星、瘟神的礼物,除了花圈店老板、寿衣店掌柜、棺材铺东家……还有他们可能供奉的阴间大仙——阎王爷会时常念叨它,其他人对它应该都唯恐避之不及。想一想,它除了给人带来悲哀、悲伤、悲惨、悲壮、悲愤外,还能给人带来一点什么样的好滋味?对了,还有一个“悲喜交加”的矛盾体,不伦不类的,好像也不是什么好感觉。

它生于哀伤长于哀伤,“长期以来”忠于职守、兢兢业业。人们的心底根植着这样一种悲伤的情结,总容易感念天地人间的绝望和悲观,其实,这是人类为了生存繁衍而长期与复杂的自然和坎坷的命运搏斗留下的印痕。“淮水湝湝(jiē), 忧心且悲”(《诗经·小雅·鼓钟》)。人在一生中,无论如何努力挣扎、虔诚祈祷,也摆脱不了悲伤之情的袭扰。无法躲避,悲情是人生中不会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这个层面上看,悲情就是人类心灵之魂的一种底蕴。不过,这种情愫孕育出了柔肠寸断的悲剧美,这是把伤痛撕裂开来、让生命毁灭的人性之美。

相比喜剧之美,悲剧之美更能够震撼人心,引起大家共鸣。悲剧的美还在于此时人性中的善会最大程度释放出来,比如,在遇到无法抵抗、无法回避的悲伤局面时,人们会作出伟大的选择:把悲伤留给自己,把希望和幸福留给别人。

心里虽然有悲情基调,但这个字上面的部分是“非”,它意味着这种情不是人们真心想要的或者不符合心灵本性。或许它是心灵情感的错误折射,或许是心灵情感的意外扭曲,或许是对心灵情感的不当否定。

既然如此,何必哀哀地固守忧伤和不幸?基于这样的思忖,当今幸福年代的人们果然在“悲”身上注入了新的内涵。人们大胆用悲催、悲剧表示实际上并不十分悲伤的故事,并非真正糟糕可怕的心情。使用它,不过为了夸张一下自己的感受,打发一些无聊的时光,或实现一些冲击力更强的喜剧效果,流露出的是安逸寂寞下的矫情。在这样的语言环境中,说“悲催、悲剧”好像是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在风云突变的时代,“悲”情终于开始尝试新工作,开创事业新局面。不是吗,“悲剧”已经悄然成功转身娱乐界,担当起喜剧角色了。

 “悲”能否真正实现走向喜剧的华丽转身尚未可知,意境深远的慈悲情怀则作为它的另一种情愫稳定地存在着。人会遇到或喜或悲的命运,但是,努力保持着慈悲情怀会让人在剧烈的感情冲击下保持淡定,进而拥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情操。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