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永亮
整理旧物时,发现一个塑料皮笔记本。打开细细观看,一行行歌词映入我的眼帘,泛黄的纸页和褪色的字迹如同老电影中的某个画面,让我想起了往日熟悉的旋律……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生的孩子,大多有过“抄歌词”的经历。中学时,我们班几乎每个人都有专门抄歌词的本子,课余时间或埋头抄写,或传阅交流,或一起哼唱。对我而言,“抄歌词”并不是一件随意的事情。首先要选择歌曲,音
抄完歌词,我通常会一个人小声哼唱。唱着唱着,便想在歌词周围做些点缀。从校门口小卖部买些“明星贴画”,《忘情水》旁边贴上刘德华,《千年等一回》周围贴满了“白娘子、小青、许仙”。如果是《烟花三月》这样的歌词,还会找一个会画画的同学,用铅笔画上“流水、柳枝”做点缀,来渲染“烟花三月是折不断的柳”的美妙意境。不过,最常见的点缀还是在歌词周围画些花边,或是在歌词间似有似无地画上“两颗心”和“丘比特之箭”。
“抄歌词”也闹出过一些笑话。记得有一次,我们美丽的音
一句句曾经熟悉的歌词,一段段珍藏许久的旋律。如今,“歌词本”上的歌曲已不再流行,我们的青春也悄悄逝去。每次蓦然回首,你是否还能看见灿烂如花的笑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