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中晚报数字报

2015年06月25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别让网络投票“绑架”了童心

发布时间:2015-06-25 07:54:00  

□安传香

 

“幼小三班幼儿绘画作品……请您投上宝贵的一票。”近日,北京市朝阳区某幼儿园幼儿家长李先生打开微信,发现孩子所在幼儿园的官方微信公众号,连续两天推送了11条这样的消息。为给孩子赢得更多的票数,家长们纷纷转发了这条信息,并署上自家孩子的姓名,“求投票”。

想投票,先要关注幼儿园的微信公众号。为了孩子,家长显然不怕麻烦,也不怕麻烦自己的“朋友圈”,但家长似乎中了幼儿园的“计”。这样的揣测并非没有依据,据媒体报道,与大字号的“提示关注”公众号反差强烈的是,孩子们姓名前面的“作品”比指甲盖儿还小。也就是说,你根本看不清孩子的作品,却要做出好坏判断,这种投票不过是园方的一个“噱头”。

这样的“噱头”对家长的折磨是显而易见的。拉不拉朋友投票成了问题:拉吧,总觉得是在麻烦朋友;不拉吧,又担心自己的孩子“输”给别人。不过无论家长怎样纠结,总要做出选择。记者浏览了孩子们的得票数后发现,获得票数最多的孩子有600多票,但也有的孩子票数还是个位数。这种票数巨大差距的背后其实是家长的人脉比拼,这样的差距让人感到恐慌。我们很难向幼小的孩子解释,为什么他的画没有多少人投票。或许在孩子看来,这就意味着自己的画儿没有人喜欢。天真的孩子哪知道成人的“小九九”,可能真的会以为自己不如别人。

诸如此类的票选并不少见,看似温暖、关注孩子的投票活动不过是对孩子的“绑架”,家长则自愿被“陪绑”。而幼儿园关注的是自己的“利益”——利用新媒体提升幼儿园的知名度。事实上,从数据上来看,园方达到了目的,宣传效果确实不错,615日晚616日晚发出的这11条消息的阅读量,几乎每条都超过了4000人次,该幼儿园幼小一班的评选消息阅读量更是达8716人次,而平时微信公众号消息的阅读量不过百余次。在这放大的阅读量背后收益最大的是幼儿园,而不是孩子。相反,一些孩子却成了潜在受害者。

我们的教育总习惯于“比”,在“比”的思维左右下,教育显然没有给孩子足够的位置,没有把孩子放在教育的“中央”。如果说,这样的评比有一定的教育意义,我想它更多的是一种“启蒙”——在幼小的心灵中埋下“拼爹”的种子。因为,孩子的得票靠的不是作品,而是家长的人脉。教育者当有基本的自省和关怀,不能这样“绑架”孩子的童心。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