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婷婷 文/图
宋长有在抖空竹。
回头望月。
6月17日一大早,市空竹协会的队员们照例来到世纪广场。虽然下着小雨,却减弱不了他们抖空竹的热情。在抖空竹活动场地,他们带着各自的家伙儿,每天都在这里抖。
一天最快乐的时光
“马背亮刀”、“鲁班拉锯”、“回头望月”、“舞龙”……48岁的刘五群一连串娴熟的抖空竹动作,吸引了路人的目光。
笔者看到,空竹在刘五群的手里高速旋转,“嗡嗡”作响,时而像大雁飞过,时而像跳动的音符,在空中舞出绚丽的姿态。
当他舞起“空竹龙”时,只见3米长的“龙”先一圈一圈地缠在他腰间,然后随着他手和身体的转动,时而盘旋俯卧,时而凌空跃起,相当壮观。
“我抖空竹5年了,刚开始只是为了锻炼身体,后来每学会一个动作就非常有成就感,每天不练就觉得少点儿什么,而且现在心情也好了。”刘五群说,“抖空竹的时候是我一天最快乐的时光。”
“玩空竹这么多年来,从学习抖空竹的第一天起,无论寒冬酷暑,我每天都坚持晨练1个多小时,从不缺席,只因抖空竹给我带来了健康和快乐。” 刘五群告诉笔者。
同时抖动8个空竹
在现场,有一位老队员格外引人瞩目。他叫宋长有,练习抖空竹4年了,舞动起空竹来精神抖擞,神采飞扬。
宋长有告诉笔者,他每天早上5时许就会到广场和队友们切磋技艺。
“之前我眼睛高度近视,1800度,自从练了抖空竹后,近视度数不断地下降。”说起抖空竹,今年72岁的宋长有十分自豪,“我在抖无杆空竹的同时能拉动4至8个空竹,‘孔雀开屏’能同时抖动8只空竹。”
为了熟练掌握抖空竹的技巧,宋长有没少下功夫。“学抖6个空竹时,理线、绕线等需要准备好几分钟,但仅几秒钟便前功尽弃了。8只空竹同时运转,即使7个空竹运行正常,一个空竹‘开小差’,就要从头再来。”宋全有说。
笔者问:“你这把岁数了,为何对空竹这样痴迷?”
“好玩呗!抖空竹使我拥有一个好的身体,不给自己的子女增添负担。”他笑着说。
“抖”掉了肩周炎
和宋长有一样身怀“绝技”的空竹爱好者还有很多。“我抖空竹7年了,现在肩周炎好了。”市民李凤英说。7年前她患有严重的肩周炎,抬手都费劲,还怕冷,肩周部位一按就疼得不行。到医院治疗,医生没有好的办法,就建议她去锻炼。
后来,李凤英看到有人在广场抖空竹,也想试试,就去玩了一下,但空竹还没转起来就落地了。自此,无论寒暑,只要有空,她就去公园抖空竹。渐渐地,她的技艺有了长进,也会变换花样和姿势了。
“抖空竹最主要的收获是心情好了。”李凤英说,“我退休后待在家里,心情很不好,身体也出了毛病。现在好了,我的血压不高了,筋骨也比以前硬朗了。”
希望更多人参与
67岁的市民董建明指着自己的膝盖说:“我的腿膑骨钙化、骨质增生、滑膜炎,医生说除了换膝关节外没别的办法。后来,我接触到空竹,10多年来坚持锻炼,现在腿脚灵便,活动自如,毛病全没了!”一提到抖空竹的好处,大家七嘴八舌地说。
据介绍,空竹有单轮、双轮之分,还有大龙、小龙、飘带、异形、多层塔式等种类,玩法千变万化。宋长有说:“百步不如一抖,抖空竹是一项全身运动,而且不受年龄、场地、时间限制,有益身心健康。”
采访结束后,市空竹协会的队员们一致表示,希望有更的中老年朋友参与这项运动,到这里学抖空竹,把自己的身体锻炼得结结实实的。谁想学技术,他们免费传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