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日,在德国柏林,中国国务院副总理马凯(左)和德国财政部长朔伊布勒在新闻发布会上握手。德国当天宣布愿意成为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
声音 各国眼中的亚投行
法国、德国和意大利17日宣布将申请加入由中国倡导的亚投行,使得亚投行的意向创始成员国达到31个。以下是相关国家眼中的亚投行。
英国
英国是第一个申请加入亚投行的西方大国。英国财政大臣奥斯本说:“在亚投行初创阶段加入,为英国与亚洲的共同投资、增长创造了最佳的机会。”
英国首相卡梅伦的一名发言人说:“我们有时会(跟美国)有不一样的政策,我们认为(加入亚投行)符合英国的国家利益。”
法国
法国外交部17日说,法国、意大利和德国三国希望加入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的行列,与国际合作伙伴密切合作,共同致力于创造一个在治理、贷款及公共工程等领域遵守最高标准的机构。
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总理阿伯特14日接受采访时说:“我们一直乐于加入纯粹的国际性多边机构,如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我们在紧密跟进(亚投行),我们将会在下周作出决定,我很希望它能成为一个纯粹的多边机构,我也认为它将在中国融入国际社会的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韩国
韩联社18日报道,韩国正在“积极地”考虑加入亚投行。韩国外交部一名消息人士说:“我们正在与中国财政部紧密沟通关于加入亚投行的事宜,我们正在积极考虑。从国家利益的角度出发,我们没有理由不加入‘亚投行’。”
最近,一个与中国有关的词汇在欧洲火了,那就是由中国倡导的亚投行。3月12日,英国率先宣布有意成为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在英国的示范与带动下,德国、法国和意大利于17日共同宣布愿意入伙亚投行。作为欧洲传统大国,英国、法国、德国和意大利为何纷纷选择加入亚投行呢?
从时间点上看,英、法、德、意四国选择加入亚投行并不草率,而是经过充分的利益权衡和考量。去年10月24日,在中国的倡导下,包括中国、印度、新加坡等21个亚投行首批意向创始成员国在北京签署了筹建亚投行备忘录。此后,又有6个国家先后加入。但与此同时,欧洲国家并未急于表态,而是谨慎地进行观察、谈判和决策,最终赶在创始成员国资格确认截止日期(今年3月31日)前作出加入亚投行的决定。
可以说,这一最终决定反映出欧洲国家在亚洲未来前景、中国发展战略、欧洲外交政策等重大问题上的战略思考与判断。
首先,在欧洲国家看来,亚洲依然是未来最具活力的地区。在亚洲发展过程中,欧洲希望积极参与,不愿意成为旁观者。专家认为,由于经济复苏乏力,欧洲需要一个快速发展的亚洲,在亚洲进行基础设施投资不仅能够推动经济发展,而且可以为欧洲产品和服务找到出口。事实上,近年来,欧洲与亚洲国家的关系日益紧密,经济重心已经出现东移趋势。比如,德国对亚洲特别是亚洲新兴市场国家的出口已经远超美国,德国经济也成为欧元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其次,欧洲国家开始理解和接受中国在亚洲的发展倡议和构想。从去年提出亚投行倡议之时,中国就一再强调亚投行的开放性、包容性和建设性,表示中国愿与各方共同努力,将亚投行打造成实现各方互利共赢和专业、高效的基础设施投融资平台。目前,欧洲国家逐渐接受这一理念,意识到亚投行会为欧洲和亚洲提供一个共同投资与成长的契机。法国前总理德维尔潘日前就公开发表文章称,随着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亚洲将迎来基础设施完善的热潮,拥有丰富城市建设经验的法国和欧洲大有可为。
再次,在对外关系上,欧洲国家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希望展示和保持一定的独立性。对于英、法、德、意来说,加入亚投行并不是一个轻松的决定,因为它们一直承受着来自主要盟友美国的压力。英国12日宣布申请加入亚投行后,美国官员在公开场合斥责英国“不和美国商量”、“总是迁就”中国。但美国这一表态未能阻止德国、法国和意大利继续向亚投行靠拢,这也说明欧洲国家和美国在亚投行等问题上的看法并不一致。
对于中国来说,欧洲这股“亚投行热”也是好事。一是能够提升亚投行的信誉,促进银行国际化和管理水平。二是能够起到宣传和示范效应,引起更多国家效仿。欧洲大国愿意加入亚投行本身就是对中国投出信任票,将进一步增大亚投行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分析 亚投行吸引力何在?
亚投行缘何得到各国尤其是欧洲国家积极响应?它的吸引力何在?
亚投行将造福亚洲人民
“建立亚投行是要造福亚洲人民。亚洲各国大多数是发展中国家,缺乏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多一些投资融资平台、渠道对于亚洲发展有利。”外交部发言人洪磊18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说。
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在全国两会期间明确表示,目前已有27个国家表示要参加亚投行并作为创始成员国。对于尚未加入的国家,创始成员国的资格确认截止日期为3月31日。这意味着,如果申请得晚,将失去成为亚投行创始成员国的机会。董事会成员和普通成员的权益是不一样的。
“这些国家看好亚投行,说明他们看好亚洲的发展潜力,认可中国在全球政治经济中的影响力,看好中国的发展前景。”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张宇燕说。
欧洲大国加入利于评级
根据《筹建亚投行备忘录》,亚投行的法定资本为1000亿美元。初始认缴资本目标为500亿美元左右。目前,各意向创始成员国同意以国内生产总值(GDP)衡量的经济权重,作为各国股份分配的基础。
“英、法、德、意等国的加入有利于亚投行的发展。这些国家经验丰富,可以为亚投行的内部治理结构、章程制定、不良资产处理带来可借鉴的做法。它们的加入会提高亚投行的信用评级,在未来发行债券融资时有助于降低融资成本。”长期关注亚投行的国际问题专家姚枝仲说。
张宇燕表示,欧洲国家参加亚投行的内部治理结构也为一些比较困难的决策提供了回旋空间。
亚投行是开放包容的
亚投行是国际发展领域的新成员。中方一再强调,亚投行是开放包容的多边机构,与现有多边开发银行是互补而非竞争关系。
姚枝仲认为,与其他多边机构相比,亚投行性质不一样,定位不一样,任务目标也不一样,不存在竞争关系,也不存在挑战关系。中国倡导筹建亚投行,是因为区域基础设施需求大。“亚投行的参与,不是减少了大家做项目的机会,而是增加了所有多边开发机构的机会。”姚枝仲说。
亚投行将高标准筹建
针对美国等个别国家对亚投行的一些担忧,姚枝仲说:“实际上,中美两国在投资协定、环保项目等方面一直在进行沟通,理念也趋于一致。美国所担心的项目标准低、不透明等问题,亚投行完全可以避免。”
此前,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已明确表示,亚投行将充分尊重和借鉴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多边机构的有关标准和好的做法,制订严格并切实可行的高标准保障条款。他同时指出,亚投行也将努力避免现有多边开发银行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保障政策过于繁琐等,以降低成本和提高运营效率。
观察 欧洲大国投信任票
一些欧盟专家认为,欧洲大国结缘亚投行,是对中国政府投出的信任票,将产生显著示范效应。
欧洲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丹尼尔·格罗斯指出,亚投行作为亚洲国家主导的金融机构并不缺资本,有意参与其中的国家多属贸易顺差国,有贸易盈余作为投资筹码,尤其是拥有巨额外汇储备的中国参与其中。因此,亚投行吸纳西方国家参与,意义在于增加其代表性和政治稳定系数。
格罗斯说,欧洲一定程度看重的是中国在中亚等地区的影响力,这可以为欧洲公司在相关区域的投资安全提供“中国担保”,增强了投资保护。这证明了中国在促进欧洲与亚洲区域合作的重要纽带作用。
布鲁塞尔当代中国研究所资深研究员傅立门表示,欧洲大国纷纷表明加入亚投行的意愿,最主要考量是为参与世界发展速度最快地区的一项重大经济倡议。参与亚投行,使这些欧洲大国能在一个对中国和亚太地区而言很关键的新兴机构中发挥作用。
一些专家也指出,多个欧洲大国寻求加入亚投行,可能还会有更多国家仿效,也意味着美国的政治影响力并不总能对其盟友决策产生决定性作用,尤其是当后者的自主决策关乎自身重大利益和诉求时。
布鲁塞尔智库欧洲国际政治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弗雷德里克·埃里克松告诉记者,英、法、德、意申请加入亚投行的决定,是这些国家政府对中国政府投出的一张信任票。
埃里克松说,北京已展现了创建亚投行的实力和决心,此举激发了欧洲国家政府的参与,使其感到参与一项中国发起的亚太投资倡议是自然的。他特别提出,美国也应该加入亚投行。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