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中晚报数字报

2015年03月19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最忆老家送年饺

发布时间:2015-03-19 08:16:44  

□吴振海

 

儿时的春节,基调是欢快的,色彩是明丽的。这和平常日子的贫瘠和羸顿,形成了强烈而鲜明的反差。是啊,春节之于儿时的我们,是新衣裳、白馒头、爆竹、压岁钱……充盈而饱满的快乐和幸福,让我们全然漠视了父母隐约的忧愁和轻轻的叹息。

豫东平原上的故乡有一个奇特的年俗:大年初一的早晨,家族中的晚辈煮好饺子,先给长辈送一碗。我的童年是在姥姥、姥爷家度过的。姥爷、姥姥的辈份长,因此,每年正月初一,都会收到好多碗热气腾腾的饺子。大年初一的早晨,甚至天还未亮,村里的鞭炮便次第响起。于是,姥爷、姥姥家的院子里便会一次次响起脚步声——那是晚辈们来送饺子了。此时,姥爷赶紧迎出门外,一手接过堆得冒尖的饺子碗,一手拉着来人进屋,接着便生火取暖,倒茶水、递点心,整个屋子立刻暖意融融。

记得那年春节,大雪纷纷扬扬下个不停。正月初一凌晨,我睡得正香,忽然被一阵敲门声惊醒。姥爷喊:“快起来,你相民舅送饺子来了。”刚把门打开,一个人挟雪裹风踏进门来。煤油灯下,我定晴一看,果然是相民舅。只见他披着一件破旧的大衣,双手各端一大碗水饺,一边跺脚,一边念叨:“二叔二婶,增岁添寿!”姥爷接过饺子,抱来柴草,就要生火取暖。相民舅赶忙拦住说:“天冷,孩子们等我吃饭,我不多待了。”说着,他一头扎进风雪中。此时,不知谁家的鞭炮响起来。

送年饺的人多起来,不多会儿,姥爷姥姥家的饭桌上便摆满了一碗碗各色水饺。姥爷招呼姥姥和我一一品尝后,说:“咱一人端一碗饺子,到相民家去。”咦?送年饺的规矩是下送上,哪有上送下的?见我和姥姥疑惑,姥爷说:“赶快走吧,相民家孩子多,日子紧巴!”

我们来到相民舅家时,他们一家正在灶屋里围着灶台吃饭。只见五个表兄妹一人抱一个大碗,每个碗里却只有三五个饺子。他们吸溜着饺子汤,却不舍得吃饺子。相民舅见我们突然到来,且端着饺子,有些无措,嘴里说着“使不得,使不得”,急急忙忙将我们往堂屋让。姥爷递上饺子说:“自家人不说外话,快让孩子趁热吃吧!”推让再三,见拗不过,相民舅只得接过饺子。听见父亲发了话,表兄妹们一声欢呼,立马将三碗饺子瓜分,狼吞虎咽起来。姥爷、姥姥笑起来!这一幅温馨的画面,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一晃30多年过去,异乡谋生的我很少回老家过年。今年春节前夕,我终于又回老家。时光荏苒,世事多变,姥爷、姥姥早已仙逝,相民舅也已成龙钟老头儿,但家乡面貌向好,楼房一排排,小轿车一溜溜,笑声一串串,这到底让人高兴。我问相民舅:“年饺还送不?”相民舅说:“咋不送!老祖宗定的礼数,啥时候都不能忘!”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