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在看公告。
□晚报记者 袁 敏 文/图
本报讯 “卫生费的收支情况都在上面写着,大家一目了然。”“这样自管自治,效果真好 。”昨日,位于市骏马路的建工小区居民围在院内墙壁上贴的公告前称赞着。
当日上午,记者来到建工小区看到,该小区有两幢楼,与许多旧式开放小区内的楼房没有太大区别,所不同的是,小区内干净整洁,车辆停放有序。看到记者来访 ,许多居民表示小区实行业主自治以来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家对于这样的管理方式都能接受。
为什么要实行小区自管自治?70多岁的居民陈磊说,建工小区有70多户居民,2003年建成投入使用。当时,小区有物业公司管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小区只有两幢楼房,并且部分房屋没有居民入住,物业公司收不抵支,难以维持。3年前,物业公司撤离小区。就这样,小区成了没人管的“孩儿”。
眼看垃圾越堆越高,小区的热心居民看不下去了,就自发组织起来,成立一个类似“业委会”的组织——楼院管理委员会。经过开会研究,两幢楼的每个单元推选1名居民收取该单元的卫生费。第一年,每户收取了50元卫生费。这样,楼院管理委员会找人将堆积的垃圾清走,并联系专业环卫工人负责本小区的垃圾清运工作。通过小区自治,大家都积极主动地维护小区内的安全和环境卫生。当年底,卫生费收支情况的公告就贴在了小区的墙上。小区居民看了详细的收支情况表,都欣然接受这种管理方式。
第二年,大部分小区居民都积极主动交了卫生费。在这个管委会的管理下,建工小区恢复了往日的平静。通过小区自治,居民之间也加强了交流和沟通。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对于小区自管自治这个方式,许多居民都表示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