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静
陪女儿妞妞读《梁山伯与祝英台》时,突发奇想:如果梁山伯与祝英台生活在当代,是否还会以化身为蝶这样凄美的结局呈现?答案是否定的。不同的人肯定会给出不同的答案,而且会因年龄、思维方式等因素的驱动使结局越来越时尚,越来越让人啼笑皆非。如殷天堂老师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外传》就是一种结局。看来,关心梁祝命运、设想梁祝未来的不止我一个人啊!化蝶只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和人文环境下的一种美好愿望,正是因为结局的虚幻凄美,千百年来才在每个人的心中美得一塌糊涂。
抛开结局,我们不妨分析一下,梁山伯和祝英台是在同窗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美好、纯真感情,用现在的话说属于初恋情人。放眼望去,初恋成功的有几人?即使成功,估计也不如化蝶那么美好。祝英台和马文才不但门当户对,而且是明媒正娶,符合古代和现代的婚姻标准。而梁山伯和祝英台的爱情在以婚姻为目的的马文才面前只能算是小情小爱。这种爱情像月光宝盒,只能放在梦中回味。他们可以爱得死去活来,但不一定适合生活在一起。就如流行的那句:说千百句的我爱你,不如那一句我娶你。
相对于梁山伯和祝英台的化蝶,我更喜欢含香和麦尔丹的故事。含香一出生就带着上天的恩赐,浑身带香,一跳舞就有一群蝴蝶围着她翩翩起舞。就是这种奇异,使她赢得了麦尔丹的爱慕。为了她,麦尔丹策划了七次私奔,虽然都未成功,但是他爱的勇气让人佩服。即使含香被当作礼物送给了乾隆皇帝,也没有使麦尔丹放弃对含香的爱。经历了千辛万苦,含香和麦尔丹还是走到了一起,只留下一个香妃的故事在每个人的脑海中盘旋。
记得有一首叫《走天涯》的歌,歌词、旋律都很美,有一种古典的、忧伤的美镶嵌其中,特别那句:“如果今生不能与你结呀结成双,来世化蝶依偎你身旁”,让这种美升华到了极致。之所以美,在于它的虚幻和怀想,在于它的浪漫和唯美,一经现实的反射,即会碎成一地的玻璃。
仔细想来,人生的过程是化蝶的过程。每个人都是一只蚕,都被自己吐出的丝层层包裹着。这些丝扯不断、理不顺,主导着我们的思维和意识,在我们的一生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剪断这些丝的缠绕,突破这些丝的包围,最终会羽化成蝶,诠释另一种生命形态。如果不能,只能苦苦挣扎,作茧自缚,在痛苦和纠结中终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