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中晚报数字报

2015年01月20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骨质疏松症为何偏爱女性?

发布时间:2015-01-20 08:44:28  

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是缓慢无声的,在造成骨折或其他不良后果前往往不被人重视。

骨质疏松症让女性变“脆弱”

骨质疏松症,是指骨成分由骨骼往血液不断移动(即骨质流失),导致骨质量减少,进而使骨骼内孔隙增大,呈现出中空性疏松的现象。骨质疏松症的四大症状为:疼痛、骨骼变形、频繁抽筋、骨折。

通常,人在30~35岁时达到骨质密度骨峰值,之后便会因钙质流失而下降,性的下降速度更为明显。

女性天生不如男性“骨头硬”

为什么骨质疏松症更“青睐”女性呢?主要是因为女性的“先天不足、后天失调”。

先天因素之一:女性骨质总量及密度相对偏小

由于女性青春期发育及骨垢线闭合均早于男性,而且身形和体重也比男性小,加上肌肉比重低,对骨骼的日常刺激相对偏低,所以总体上女性的骨质总量及密度均比男性要小。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太瘦小的人更容易患骨质疏松症。

先天因素之二:女性“骨变”机会较多

从青少年到中老年,女性会经历“经期、怀孕、哺乳、更年期”等特殊的生理变化,这些过程与其骨骼的生长、发育、衰老密切相关。比如说,2030岁为人体储钙的黄金时期,而此时大多数女性正在经历怀孕、哺乳,这必然会影响到骨量的积累。

此外,雌激素与骨代谢有密切联系。女性更年期时,随着卵巢功能减退导致雌激素水平下降,使骨的吸收和重建失去平衡,骨质逐渐变脆。所以女性一般在绝经后的10~15年易发生骨质疏松。

另外,女性在怀孕、生育和哺乳期间,若没有获得足够的钙质,为了满足宝宝快速生长发育的需求,就会动用母体骨骼内的钙质,这也会影响女性骨骼的密度。

后天因素:缺少运动

女性好静,缺乏运动,加上现代都市的很多女性整天“宅”在电脑前,或者为了美白而较少接触阳光,为美丽而节食减肥等……以上这些生活方式易导致女性钙质摄取不足或维生素D缺乏,骨密度不够,到中年后更容易发生骨质疏松。

女性让自己“强硬”起来的策略

研究表明,一个人的骨峰值越高,日后发生骨质疏松症的风险就越低。因此,年轻女性特别是孕期或哺乳期的女性应适当补充钙和维生素D。青春期、孕期、哺乳期的女性及45岁后的中老年女性,应保证每日1200毫克的钙摄入量,这是预防骨质疏松症的重要措施之一。在日常饮食中宜多食用富含蛋白质及钙质、维生素D的食品,如牛奶、酸奶、豆浆、豆腐、海带、木耳、小鱼虾、各种果仁、新鲜蔬菜等,并避免过多食用肉类及油炸食品。

健康贴士

中国健康基金会建议民众每天喝1瓶牛奶、晒10分钟太阳、走20分钟路、不吸烟、不酗酒。  (广文)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