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骨与健康之十三
目前公认的肝炎病毒有甲型肝炎病毒(HA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丁型肝炎病毒(HDV)、戊型肝炎病毒(HEV)五种,各型病毒性肝炎临床表现相似,以疲乏、食欲减退、厌油、肝大、肝功能异常为主,部分病例出现黄疸。甲型和戊型病毒性肝炎经粪口传播,主要表现为急性肝炎;乙型、丙型、丁型病毒性肝炎主要经血液、体液传播,大部分患者呈慢性感染,少数病例可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细胞癌。在我国以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为多、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次之。
做好病毒性肝炎预防从以下三点入手: 一、控制传染源。病毒性肝炎患者和病毒携带者是本病的传染源。急性患者应隔离治疗至病毒消失。慢性患者和携带者可根据病毒复制指标评估传染性大小。凡感染者不能从事食品加工、饮食服务、托幼保育等工作。
二、切断传播途径。(1)预防甲型和戊型肝炎,搞好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加强粪便、水源管理,做好食品卫生、食具消毒等工作,不吃生、冷、不洁食品,不饮生水及过期饮料等。(2)乙型、丙型、丁型肝炎预防,加强托幼保育单位及其他服务行业的监督管理,严格执行餐具、食具消毒制度,各种医疗器械及用具实行一用一消毒措施。加强血制品管理。采取主动和被动免疫阻断母婴传播。
三、保护易感人群。(1)甲型肝炎。抗HAV IgG阴性者可通过接种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获得主动免疫,主要用于幼儿、学龄前儿童及其他高危人群。(2)乙型肝炎。乙型肝炎疫苗是我国预防和控制乙型肝炎流行的最关键措施。易感者均可接种乙肝疫苗,新生儿应进行普种,与HBV感染者密切接触者、医务工作者、同性恋者、药瘾者等高危人群及从事托幼保育、食品加工、饮食服务等职业人群亦是主要的接触对象。接种后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人抗HBs水平会逐渐下降,最好加强注射1次。(3)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从人血液中制备,注射HBIG属于被动免疫,主要用于HBV感染母亲的新生儿及暴露于HBV的易感者,应及早注射,保护期约为3个月。专家主张对HBV感染孕妇从产前3~4个月起,每月肌内注射1次。据驻马店市骨科医院内科专家介绍,乙肝病毒是感染者最多的,目前有一定的免疫预防措施,但丙、丁、戊型病毒性肝炎尚缺乏特异性免疫预防措施,市民要从简单的预防做起,搞好个人卫生。
(丁开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