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4月网上流传着李小文院士光脚穿布鞋给学生作报告的照片(资料图片)。
在刚刚过去的2014年,因为一张光脚穿布鞋作报告的照片,著名遥感学家、地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教授李小文被推到了聚光灯下。“布鞋院士”、“扫地僧”的称呼在网络上迅速流传开来。2015年1月10日下午,噩耗传来,这名莫测高深的“扫地僧”李小文院士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67岁。
北师大贴讣告悼念李小文
1月10日晚7时30分,记者来到李小文院士此前工作过的北师大遥感与地理科学学院,一楼大厅电视屏幕上显示着“沉痛悼念李小文先生”的字样,科学楼里墙壁通知栏上张贴着一张讣告。讣告显示,李小文因病医治无效,于10日下午1时05分在北京逝世,遵照他本人遗愿,丧事从简,不举行追悼会,李小文遗体告别仪式定于1月16日上午10时在八宝山殡仪馆东礼堂举行。
记者从学院办公室了解到,得知李小文教授去世的消息后,陆续有他生前的学生、同事和朋友联系学校,咨询届时前往送行并呈送挽联、花圈的事宜,到时前往送行的人员可到北师大西门或中科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统一乘车前往。除了16日的遗体告别仪式,学生们目前可通过网上悼念的方式追思李先生。
坦然面对死亡不愿拖累别人
11日,记者见到了北师大遥感与地理科学学院的党委书记葛岳静,她在306医院送李小文走完了最后一程。两个晚上没有好好休息的她有些憔悴,脸上掩盖不住悲痛的表情。葛书记向记者展示了拍摄于1月7日的送给李小文院士“感动师大”证书的照片,“这是和李院士的最后一张合影了。”
记者了解到,1月9日上午,李小文在家中晕倒,当天下午,他开始吐血,医生诊断为门脉高压,这是肝硬化引起的消化道出血。当天下午6时,病情开始恶化。次日13时05分,因病医治无效离去。曾经,李小文拟下一份“尊严死”遗嘱,不允许在他身上使用“插管、呼吸机和心脏电击”等急救措施。他理想中离开世界的完美方式是:“不浪费国家资源,不给别人带来拖累,不让自己受那么多痛苦。”李小文的妻子自我安慰:“这正随他的愿了。他走得痛痛快快,没有太多痛苦”。
最后一课站着讲俩小时
采访中,不少学生对于李小文先生的去世感到震惊和悲伤。北师大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小李告诉记者,李先生是一个低调的不能再低调的人。“平时就是大家在网上看到的形象,衣着朴素,一双标志性的布鞋。”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博士生小丁也是李小文的学生,他说:“每次去李老师家,那里的一个沙发永远都是给学生坐,他就坐一个小板凳,听我们分析观点,表示认同了还开心地拍着大腿‘蹦’起来,像个老顽童……”
学生们说:这个学期,李小文看起来比过去苍老、憔悴,但他依旧坚持给博士生开课。去年10月25日李小文给博士生上了“最后一课”,站着讲了2个小时,这中间因为话筒比较矮,他经常低下头去,以便让大家听得更清楚,“讲得依旧行云流水,我们听得如痴如醉,不想竟是最后一课。”博士生胡荣海哽咽着说。
□人物
简历
李小文院士,四川人,1947年出生,1968年毕业于成都电讯工程学院,1985年在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巴巴拉分校获地理学硕士、博士以及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硕士学位。
中科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前所长,北师大资源与环境学院副院长,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中心主任,资源与环境科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专长遥感基础理论研究,是李小文-Strahler几何光学学派的创始人。
主持过多项863、重点基金、NASA基础研究项目,是973项目“地球表面时空多变要素的定量遥感理论及应用”的首席科学家。2002年起,兼任中科院遥感应用研究所所长,去世前任北师大资源与环境学院副院长,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中心主任。国内遥感领域泰斗级专家。
李小文离世 世间再无“扫地僧”
拒绝媒体采访 希望能“冷一冷”
在2014年以前,李小文和他的科研团队一样不为人所知。2014年4月,一张课堂上课的照片在网络走红。照片中的老人蓄着胡须、发型凌乱、没穿袜子、脚蹬布鞋,且跷着二郎腿。此人正是李小文,照片是他作报告时被学生拍摄并放到社交网络上的。不少网友觉得李小文不像是在作科研报告,而像是在作脱贫报告。就是现实版的天龙八部里的“扫地僧”——功夫高深却貌不出众。“布鞋院士”的称呼由此得来。
照片在网络走红后,面对媒体的采访要求,李小文只是简单地回应:“感谢网友”、希望“冷一冷”,“等这波热点过去”。
李小文最近出现在公众视野中,是不久前北师大举办的第六届“感动师大”新闻人物评选,他以高票当选,但却因为身体原因未能出席1月7日举办的颁奖礼。颁奖词中如此写道:当众声喧哗的网络将“布鞋院士”的盛誉簇拥向你,你却独盼这热潮退却,安静地做一辈子风轻云淡的“技术宅男”。梦也科研,成就“20世纪80年代世界遥感的三大贡献之一”的是你;酒里乾坤,三杯两盏淡酒间与学生趣谈诗书武侠的,也是你。还是那双布鞋——一点素心,三分侠气,伴你一蓑烟雨任平生!
最爱金庸武侠 自评像“令狐冲”
李小文出生于四川省自贡市,16岁便考上了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电子科大)。1978年,李小文以中国科学院遥感所硕士研究生的身份,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公派留学生赴美留学。
李小文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在美国期间,他一边学习,一边看小说。金庸的武侠小说是他的最爱,特别是《笑傲江湖》里的令狐冲。“我觉得自己在性格上还是有点像令狐冲的。”李小文说。
2004年,已是中科院院士的李小文回到母校电子科技大学。吸引李小文回到成都的一个原因,是当时国家批准依托中科院和北师大成立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李小文在接受采访时说,他回来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在成都建立起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南分室,西部地区更需要遥感科学,特别是在应用方面大有作为。2012年,电子科大成立了资源与环境学院,李小文出任首任院长。去世前,他仍带着一批研究生。
捐“长江学者”津贴 成立助学金
据成都电子科大新闻网刊载,早年李小文就捐出自己的巨额奖金设立研究基金,用于奖励和资助年轻的科研工作者,激励学生投身遥感事业。后来,李小文又将自己“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的20万元津贴,捐出来作为种子基金,设立了遥感基础研究基金。
此外,为帮助品学兼优但家庭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支持青年教师成长,他又捐赠出个人的“长江学者”奖励津贴,以长女李谦的名字命名助学金。该项助学金按年评定,每年5至10人次,每人次1000至10000元不等。
此外,李小文院士,还是科学网博客中的活跃分子。在博客中,李小文院士自称“老邪”,他把博文分为生活点滴、历史杂谈、科网外传、海外来鸿、课件科普、怪哉虫儿几个类别,有专业知识讨论,学习心得分享,也有对时事热点如马航事件等的关注及评论。博文更新比较频繁,几乎每天都要更新一篇。大多数博文的阅读量均上千次。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