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永亮 (驿城区)
以前,家里有两种照明工具:煤油灯和蜡烛。煤油灯发出的光十分微弱,每个夜晚,母亲把一切收拾妥当后,便坐在灯下做针线活。蜡烛发出的光比煤油灯发出的光亮一些, 借着烛光,两个姐姐伏案苦读。看着烛光映照下的淡黄书页,我尤其盼望读书。
小时候,我一直盼望能像姐姐一样幸福地坐在蜡烛下高声诵读“日月水火”。然而,迎接我的是更大的惊喜。即将入学时,村里通电了,我家每间屋子的横梁上都挂上了一个圆圆的灯泡。清楚地记得那个黄昏,父亲伸出手,拽一下细长的拉线,只听“啪”的一声,圆圆的灯泡亮了起来。灯泡下面,是父亲憨厚的笑,是母亲诧异的眼神……晚上,村里响起了噼里啪啦的鞭炮声。
13岁时,我来到县城读中学,心里有种说不出的寂寞。第一天上课时,我拘谨地坐在教室中间的座位上,不敢和周围的同学说话,更不敢看他们的眼睛。后来,我慢慢地抬起头,发现头顶上悬挂着一个白白的、长长的、圆柱形的东西。上课了,英语老师走进教室,他扫视了一圈,自言自语地说:“光线太暗了,毁眼睛。”说完,老师将墙上的拉线拉了一下,我觉得眼前有光在闪烁,还没等缓过神儿来,白色的光亮不由分说地洒在了我的英语课本上。再一次抬头,我发现那圆柱形的东西竟然如此白,整间教室因它而变得明亮无比。
后来,我的同桌告诉我,它叫“电棒”,还特别嘱咐我如果写作文时用到它,要写“日光灯”。在日光灯的陪伴下,我努力地书写着心底的感动,不久,我的作文在全县征文比赛中获得一等奖。我不再自卑、不再自闭,我知道,是头顶的灯光照亮了我孤独的心灵。
我参加工作后,灯不仅是照明的工具,而且还起到了装饰房间的作用。可是,我没忘记在煤油灯下,用双手缝补衣服的母亲;没有忘记在蜡烛下,高声朗读课文的姐姐;更没忘记在灯泡下、在日光灯下的那个渴求知识、渴望未来的纯真少年!
如今的夜晚,我喜欢坐在台灯前读书,读累了,便看看窗外温柔的灯火。我的思绪会在灯光里游走,寻找那份美好的记忆,并轻轻地诉说着心底的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