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中晚报数字报

2014年12月18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笔记体小说中的一朵奇葩

——读奚家坤小说集《西平笔记》有感

发布时间:2014-12-18 11:38:21  

 

□齐云轲

 

纵观驻马店文坛,自干宝以来1700年了,笔记体小说辉煌难继,所幸西平县作协主席奚家坤近年来倾心于此文体小说的创作,让人欣喜万分。在大家的印象中,奚老师是一位诗人,而且有一个专门的雅称——小城诗人。不过,当一部厚重的《西平笔记》放在你手中,你翻开细细品读之时,会惊喜地发现:原来,小城诗人的小说写得同样精彩万分。

第一,书中的人物形象鲜活又独特。在全书87篇小说中,作者成功地塑造了大约400多个形态各异的人物形象,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凡夫走卒,甚至土匪、无赖,无不刻画得生动鲜活、栩栩如生。例如《牛黄》中的赖孩,自幼父母双亡,好吃懒做,直至而立之年才知道慌了,把仅剩的三间草屋换成本钱去做买卖,却因病花光,一事无成。不过,赖人有赖点子,他做假牛黄出卖,本想见好就收,不料碰上了行家,于是三十六计走为上。他历尽艰辛从信阳回到西平,被两个强盗抢劫。强盗见他衣衫褴褛,本想自认倒霉,一脚将其菜筐踢飞,却见里面藏有不少银元,便揍了他一顿,抢走了银元。钱没了,受了伤的赖孩只好以乞讨为生,不时还将那卖剩下的半截“牛黄”拿出来看看,回忆一下自己的“光辉历史”,不免笑几声。这笑不知道是他自我解嘲,还是引以为荣。这个人物形象塑造得十分成功,读着让人忍俊不禁,读后却又备感辛酸与无奈。

第二,小说的语言很有特色,质朴而又雅致。小说中的社会背景上起两汉,下至当今,人物的语言作者拿捏得很准确,不像现在许多作家写小说时,让汉朝人用着唐朝人的东西,穿着宋朝人的衣服,说着清朝人的话,有着现代人的思想意识,令人作呕,实在无法读下去。书中的每一个人物的言行均与其身份、性格、阅历十分吻合。例如《刺客》中的伍孚,为了捍卫皇权,不惜舍生取义,去刺杀董卓,失败后大骂:“董贼你弑君篡朝,罪恶滔天,人人得而诛之!我恨不能亲手杀你以谢天下!”简短的两句话便将一位忠臣烈子的愤恨与不甘表现了出来,令人动容。再如《朱国衡》中的西平县县长朱国衡,奉行乱世须用重典的信条,为了迅速稳定社会治安,不惜滥杀无辜。见上头有人为土匪说情,他勃然大怒,指着土匪大吼道:“你好大的本事,你要是不托人说情,还能多活几天,托了人,今天就杀你!”杀了以后,他给上头回复8个字:“贵函收到,已经晚了。”寥寥数语便将一个嫉恶如仇却又独断专行的官僚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惟妙惟肖。

第三,小说的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孙方友老师曾讲过,写小说要学会“抛骨头引狗”,即运用生动的情节紧紧抓着读者的阅读兴趣不放,使其欲罢不能。奚老师也许从孙方友老师的小说创作中受到了启发,书中的小说情节也是层层推进,中间精彩不断,结尾发人深省。例如《洪河传》,当讲到梁景戏弄于大庭,于大庭为争一口气到县里告梁景,并向县官行贿,扬言要用元宝砸死被告之后,一般写法肯定是县官受贿后将被告屈打成招,然后使其含冤死去,后又有清官为之平反昭雪,善恶终有报之类云云。但是,这篇小说却打破俗套,写严刑逼供后梁景死不招认,县官只好将其收押。于大庭为了早日整死仇人,接连向县官行贿。百姓们十分同情梁景,凑钱为他医治刑伤。秀才刘育万出于义愤,说服于大庭的仇人、大地主陈大荣也向县官行贿,与于大庭对着干。县官见此大喜,一会儿偏向原告,一会儿又偏向被告。如此一折腾,家底远不如陈大荣的于大庭为了争口气,不仅败了官司,还将偌大的家产给败了,只好以乞讨为生,最后因饥寒交迫而死。小说情节环环相扣,一波三折。

第四,说一下小说的史志价值。本书虽然是文学作品集,但是里面的许多人物却是真实存在过的,许多事情也是确实发生过的。为了完成这本书,作者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反复研读各个时期的西平县志,甚至各乡乡志、各行业志书,全力搜集民间文学作品,苦心孤诣,精心演绎,其毅力令人感佩。许多小说可与史书互证,或可为史书补遗。例如《鞭杆会》,将一个贫苦农民于法林由于受阶级压迫一步步走上反抗道路,加入共产党,宣传革命思想,发展农民党员,动员贫苦人民起来斗争,最后英勇牺牲的一生写得翔实而又生动。这些人和事是史有明载,重新演绎出来,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对于该书,我能深切地感受到老师的语言功底之深厚和写作技巧之娴熟,更为老师坐得住冷板凳反复研读史志搜求素材的毅力而钦佩。我深信,这部凝聚着老师无尽心血的小说集必将成为新时期笔记体小说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