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记者 高琳琳 实习生 谢艺观
本报讯 “全部两元,你买不了吃亏,也买不了上当。”这是市区两元店经典的宣传语。昨日上午,记者在市区走访时发现,两元店销售的商品大都没有生产厂家。
“这是我刚买的东西,一半都不能用,你给我退钱。”昨日上午,在市中华大道中段一两元店,市民李莉正在向老板讨说法。
“我买了5件商品,回家后发现这些商品都没有合格证,有的连生产厂家也没有。”李莉说,上午她使用刚买的打火机时,竟然打不着火。
记者拿起一瓶化妆品问老板为什么没有生产厂家,对方接过去翻了翻说,可能是卸货时弄掉了。
随后,记者来到市健康路中段一家两元店,看到店内物品十分丰富。“这些都是从哪儿进的货啊?”“哪儿进的都有,大部分是义乌的。”记者拿起一款无厂名厂址的插座询问,这样的插座能不能保证质量。“没事,拿回去用吧。”店主很自信地说。
记者注意到,这个两元店销售的儿童塑料碗,不仅没有任何标志,而且气味儿很大。同时记者还发现,所有两元店都不开发票,遇到市民索要,店主都称没有。
针对这种情况,记者联系了驿城区消协的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两元店的商品很便宜,一旦出了问题,很少有人上门退换,往往自认倒霉。遇到这种情况,消费者应该索要购货凭证或者服务单据,购买到假冒伪劣商品可向工商部门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