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联邦
今年的秋天来得特别早,读了《一个人的月亮》后,我感到秋意更加浓郁了:一个人的月亮正浮在夜空,月光洒在祖先创造的大地上,洒在父辈失眠的锄头和村庄散落的篱笆上,洒在我们熟悉而又陌生的城楼上,洒在引领我们的灵魂走在一场沐浴冰清玉洁的洗礼之路上。当然,月光的羽翼飘飞,放其飘飞的这个人,正是本书的作者、这场精神羁旅的使者:赵大磊。
沿着一条回归故乡的小路,走在大磊笔下月光构建的世界,我脚下的鞋子被故乡的泥土粘掉,我的双脚变成了故乡的蚯蚓。他使我的精神得到安慰,也让我的灵魂受到洗礼和启发。
启发之一:精神故乡的隐身衣和安顿灵魂的寓所。我们一直生活在困顿和不安中,生活在困惑和彷徨的沼泽中,越陷越深,不能自拔。至少对我来说,就有这样的体会和经历,究其原因,就是故乡深情的召唤,和一缕牵肠挂肚的月光的纠缠。我们走不出故乡的月亮,那轮悬挂在我们头顶的月亮如影相随、不离不弃。我们想洗掉洒在身上的月光,但他反而涂满了我们的全身,涂满了我们的心灵,把我们的头发缝都涂满了。赵大磊笔下的月光就渲染了这种意境。在《一个人的月亮》里,字里行间流淌的,都是月光下作者游走于城乡边缘的精神徘徊。在“岁月静好”、“浮生拾慧”、“故园情思”、“时光印痕”、“季节絮语”、“大地物语”组成的各个村庄里,月光始终在照耀着和存在着。如果从单篇的散文看,作者抒发的就是一缕缕孤寂的乡愁,和在乡愁里挥之不去的眷恋,以及在城堡里对乡村日益陌生的担忧,还有如何拿起祖先即将生锈的锄头,和逼近我们的物质主义进行一场赤裸裸的搏斗。搏斗的目的在于保卫,保卫日益模糊、日益远去、日益陌生和日益浮躁的精神故乡。故乡是美好的,又是沉重和陌生的。作为理想化了的文人雅士的精神家园,在工业化时代,他就像一个接近黄昏的老人,在物质主义日益逼近的今天,作者试图抵达一片净土,找到一片浮华之外的精神寓所,作为精神回归的慰藉。赵大磊在保卫这片月光的纯洁和亮光。他一方面赞美田园牧歌的故乡,另一方面,他又是迷惘和纠结的。在《眺望》、《敬畏麦子》、《合欢树》、《一个人的月亮》、《乡村》等散文里,作者不止一次地写道:“我们和城市之间有一种隔膜,它给了我欢乐,片刻的、剩余的却是长久的孤独的”,还有诸如此类的孤独困苦之言。居住在城市的楼房里,一方面我们渴望披着月光诗意的生活,另一方面我们又担心暴露我们内心的郁闷和脆弱 。有时我们会问自己,我们有自己的城堡吗?显然没有。我们还有乡村吗?美好和朴素的乡村已不复存在,我们在为它吟诵最后的赞美诗。有时候我们趁着月光回乡,第二天一大早又匆匆离开。此时的月光,已经异化为穿在我们身上的隐身衣,我们不得不痛苦地穿着,一直到老。
启发之二:故乡叙事的美的发现。赵大磊有一双鹰一般善于发现的眼睛,他从城市的楼群里飞出,一次次盘旋于故乡的上空,重新抚摸和审视精神的故乡。他有了很多美的发现,他把每次的发现和童年的记忆加以比较,有令人欣慰的,也有令人感伤的。在《敬畏麦子》、《合欢树》里,他“找到了在城市里丢失的朴素而高尚的自然美文:水之美,美在深沉”;在《雪落有声》里,他宣告了“雪落无声”的破产。他这样写道:“我喜欢雪落的声音,虽然这声音纤细微弱,但他像一根纯洁的羽毛,常常撩拨着内心最柔软的地方”;在《听雨》里,他赋予了雨新的形象,打破了古代才子佳人听雨的愁苦和无奈,他从雨中听出了新意。他这样写道:“但我总感觉到,滴滴答答的雨声一点儿也不枯燥单调,它不仅有感情,还有丰富的生命力”;在《黎明之静》里,他敏锐地发现了喧闹的城市里,还有宝贵的清静时光;在《雨打梨花深闭门》里,他发现了收废品的小屋一角,开着一簇簇火红的石榴花和雪白的梨花;在《与雨有关》里,他发现了屋顶上的那株狗尾巴草,“长长的穗子弯成一个半圆,在微风中轻轻晃动。我不知道狗尾巴草的种子怎么会落在屋顶上,即使能落在屋顶上,能在瓦缝中生长起来也是一个奇迹。这株狗尾巴草给了我莫大的鼓舞”;在《迷路的麦子》里,他发现了“在闹市的绿化带上,几株麦子生长着,油油的叶子,青青的茎秆,长长的麦穗,就像十七八岁的姑娘,一副青春勃发的俊样……它们很寂寞,也很惶惑”;在《大雪之后》里,他“突然发现,道路两边的两行白杨依然挺拔,整整齐齐地列在路边……为什么这里的树木和城中的迥异呢?”像这样细微之处闪光的发现,在这本书里随处可见,这是作者对待生活的积极态度,也是作者感情细腻的体现。在日常普通的生活里能够发现了美、抒写了美、反思了美,是赵大磊散文的一个亮点。
启发之三:富含隐喻和让人敬畏的月光。在《迷路的麦子》、《迷路》、《雨打梨花闭门深》、《无根菜》等散文里,我看到了作者写作的另一面:作者善于运用隐喻的手法来深化散文的主题。比如《迷路的麦子》,他写了自己在城市的绿化带上,看到了几株麦子,虽然有几分妖娆姿色,但它们看起来很寂寞也很惶惑。然后作者细说城里的麦子和田野里的麦子的不同:生长环境、气候、管理、养护等作了对比,把城市的麦子变异的性格生动叙写了出来。“迷路的麦子”隐喻的是都市人蜗居、独居的环境,一个楼上的邻居互不相识的尴尬;处处设防,自我封闭的孤独、寂寞。《雨打梨花闭门深》通过对生长在小屋墙角的一树梨花的描写,来隐喻平淡生活中的人性美,每个普通人都有让他人意想不到的美,只要你去细心发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