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中晚报数字报

2014年07月24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读懂自己

发布时间:2014-11-25 14:57:27  

□张  

 

高中时代,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读了巴金的《家》。在那个懵懂的时代,《家》曾给予我无尽的遐想和感伤。

我曾经看到一些关于《家》的评论。这些评论将《家》中的人物大多贴上了标签,善恶分明,忠奸易分,好坏易辨。因为这些标签,再读时,便带有明显的主观色彩和个人主义倾向,将注意力放在觉新、梅表姐和瑞珏的爱情悲剧上。如今拾起,再次翻阅,才发现书中的人物并非单纯地可以用善恶、忠奸等价值观念来辨析。在风云激荡的变革时代,每个人其实都是社会的产物,他们都值得同情,一如当下的我们。觉新,更引起了我的关注。

接受旧式教育的觉新,在爱情的抉择上,在婚姻的守护上,在生活的牢笼里,感受到了内心的惶恐,从而默默承受,随波逐流。觉新的遭遇深深打动了我,让我为之动容。如今,细读起来,觉新身上有巴金的影子、长辈的影子,我们的影子也在其中。觉新的命运反映了巴金青年时期曾有过的困惑,只是或多或少有些差异,有些形式上的不同、体验上的分别而已。为什么以前读时不曾有这样的感觉?我想,这是年龄的增长和生活阅历的增加所致。巴金完成这部作品前,即将步入而立之年,虽然经历家庭的熏陶和社会的洗礼,而他真正对社会、对人生的感悟又有多少?我在经历人事的跌宕起伏之后,静下心读此书时,却在觉新的身上发现了自己。

没错,发现自己,就是我们热爱阅读的重要原因。不同的文学作品能让我们找到自己的影子,有那么一点点相同,却又有些差别,而最能让你释怀的是呈现本真的你,那个默默守望的你,那个让你手舞足蹈却又心如止水的你。

重新翻看巴金的作品,虽然外面骄阳似火,但心中是一个清凉世界。我看着,感悟着,再次领略生命的美好与纯真——有幸与书结缘,有幸从大师的作品中感受智慧,接受指引,感觉真好。

现在就能说我读懂巴金了吗?悲哉!在浩如烟海的智慧面前,我的理解能力显得微不足道,不值一提。“在伟大的宇宙空间,人生仅仅是流星般的闪光”。你我又何曾不是?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