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中晚报数字报

2014年08月27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露天电影,永远的记忆

发布时间:2014-08-27 12:34:52  

□臧   放(遂平县)    

 

上个世纪 90年代,看露天电影,是乡亲们忙碌一天吃过晚饭后的精神盛宴。

炎热的7月,夕阳西下,放电影的早早来到村里,找一个空旷的地方,埋下两根柱子,扯起白色的幕布。此时,刚从池塘里出来的孩子,像一群麻雀围在这里,叽叽喳喳,蹦蹦跳跳,嬉戏玩耍,如过年般兴奋。

上个世纪70年代的电影或是战争题材,诸如《铁道游击队》、《渡江侦察记》、《地道战》、《地雷战》等,深受孩子们喜爱;或是农村题材,譬如《李双双》、《人欢马叫》、《青松岭》等,鼓舞着亿万农民抓革命促生产。电影一开始,往往就是新闻简报。有句顺口溜形象地概括了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社会主义阵营的电影特点:“越南电影飞机大炮,朝鲜电影哭哭笑笑,罗马尼亚电影搂搂抱抱,阿尔巴尼亚电影莫名其妙,中国电影新闻简报。”人们从半个小时的新闻简报中了解了很多国内外时事,给闭塞的乡村带来了外面的精彩。

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一大批敢于真实反映生活中的矛盾和负面,敢于把人的本性和感情宣泄出来的影片,开始在乡村播放。很多电影的插曲红遍大江南北,至今听起来仍感觉亲切无比。《小花》中的《妹妹找哥泪花流》,感情真挚,再加上李谷一甜美的嗓音,让人柔肠寸断;《甜蜜的事业》的主题曲《我们的明天比蜜甜》易学易记,朗朗上口,鼓舞人心,让人对生活充满无限向往;《庐山恋》中女高音歌唱家朱逢博演唱的《飞向远方的故乡》,荡气回肠,感人至深,让旅居海外的游子对祖国充满向往。饰演女主角的演员张瑜一举成名,当选第一届金鸡奖和百花奖的“双料影后”,成为上个世纪80年代电影观众的“梦中情人”。

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电视机、录像机、VCDDVD相继进入农家。进入新世纪,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露天电影最终退出了历史舞台。  

人到中年,离开故乡而居小城。可是,泥土、草木的芳香常常沁入心田,乡亲们观看露天电影的场景时时浮现在眼前。

露天电影,我永远的记忆。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