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中晚报数字报

2014年11月20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诗歌,与灵魂共舞

——读吴相渝的诗

发布时间:2014-11-20 08:54:31  

□臧放

相渝,初次见你,是在王中明老师的长篇小说《梅痕》研讨会上。安静、朴实、睿智、坚毅的第一印象,让我有了与你交往的冲动。吃饭时我们相邻而坐,边吃边聊,甚是有缘。临分别时,你又把新出的诗集赠给我,让我感动不已。捧着这本还在散发油墨清香的诗集,品味着“寻找一盏灯”的内涵,未读内容,就犹如看到一位思想纯洁而又深邃、为生命寻找出口的追梦青年向我走来。

你是农民的儿子。 出身农村的你,在灯红酒绿的都市里,内心还有丝丝的自卑 ,正如“我是农民的儿子,抖落骨子里的泥土,无论走到哪里,都不能洗刷身上的印记,打破卑微,锤炼结实的身体”所写。面对贫穷、面对无奈,你没有怨恨和抛弃养育自己的故乡,虽有“我感到羞耻,贫穷如迎面的尘土,覆盖整个故乡”的心酸,但仍对故乡充满了敬意和留恋。在《回望故乡》中写到:“我在霓虹灯下回望故乡,一行清泪,两份思量,未来遥不可及,心却延伸到远方”,细细咀嚼,漂泊的游子对故土的热爱、思念之情溢于言表,总会想起“那炊烟袅袅,稻花飘香,是梦中故乡的味道。”

你是城市的漂泊者。从贫瘠的乡村来到繁华的都市,面临着就业、生活的困境,你内心非常迷茫、失落。你在《这城市》一诗里真实记录了这种心境。“这城市,是眼睛,是骨头,是血液,是声音,流浪的孩子用冰凉的手,捧着颤抖的心,抖着萎缩的翅膀,遗落在这城市。”相渝,当我读到冰凉、颤抖、萎缩、遗落几个词时,我的心也在颤抖,也在滴血。我们虽非亲非故,相识又晚,但作为60后的我,可谓你的长辈,现实的残酷、人情的冷漠比你体味得更为深刻。我孩子的年龄和你差不多,她正在外面上学。我经常对她讲,要多做社会实践活动,在大学里可以兼职做一些事情,不为赚钱多少,只为磨炼自己,过早体察人间的冷暖、生活的艰辛,尽早成熟起来,踏入社会,才能少走弯路。相渝,大都市既是天堂,又是地狱,一个没有家庭背景的农家孩子,想要白手起家,拼出自己的一片天地,该是多么不易、多么艰难。刚到都市,你内心的苦,内心的彷徨,甚或有点绝望,我都能体会到。

诗歌,与灵魂共舞。小伙子,我敬佩你,初到都市的无助没有压倒你,相反,激发了你更大的斗志和勇气 。在工作之余,这种孤独、苦难又成为你创作诗歌的源泉。在《光》中,我看到了你的乐观和自信,“光引领我们继续前行,去远方寻找一盏灯,来完成一个人内心深处的旅程,相信那里一定有,自由、幸福、温暖”。相渝,你很爱诗,爱到骨髓,爱到灵魂,如爱自己的恋人,如爱自己的父母及家人,爱的程度无法用语言表达,只能说,你的灵魂与诗歌共舞,诗成为了你生命中的一部分。心中有大爱,你就是世上最幸福的人。在《把诗歌当成媳妇一样去爱》中,你这样呐喊:“诗歌是自由行走的花朵,我们如影相随、奔走天涯,把诗歌当成媳妇一样去爱,用尽一生的时间陪伴她,好好生活,好好去爱……”

相渝,我很惭愧,作为一名乡村教师,没有能力给你什么帮助 ;我又很荣幸,我也是一位文学爱好者,阅读和写作也是我生命的一部分,正因如此,我们才有缘相识、成为文友,是文学让我认识了你,天中80后诗人——吴相渝。

相渝,你还很年轻,文学之路还很漫长,静下心来,多读书,读好书,无论是《诗经》、《诸子百家》的先秦文学、唐诗、宋词 、元曲、明清小说,还是新文化运动后涌现出的一大批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现代诗歌,都要涉猎精读,从古典文化中汲取营养,丰富自己。

相渝,把自己当作泥土吧,让众人把你踩成一条道路,耐着寂寞,与孤独为伴,让诗歌永远与你的灵魂共舞。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