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中晚报数字报

2014年11月18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仪封——中原文化的重要驿站

发布时间:2014-11-18 08:44:24  

□赵大磊

在我的家乡西平县杨庄乡南部,有一条小河蜿蜒流过。这条小河流水潺潺,水草丰美,它的名字叫万泉河。万泉河由遂平县进入西平县境内时绕了一个弯,像一条玉带一样缠绕着这个千年古镇。这个镇就是仪封镇。

仪封镇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了,自古为中原文化的重要驿站。《汝宁府志》记载:“左流隐水,右峙岈山,为周、楚、秦、蜀之孔道。”它紧靠风景秀丽的嵖岈山,得山之精华;它依傍平静清澈的万泉河,得水之恩泽。千百年来,它一直兴旺繁盛,成为天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在家乡,乡亲们隔三岔五会到镇上赶集,购买油盐酱醋。尤其是每年麦收前,仪封镇总会举办庙会,当街两台大戏,一南一北对峙。一进入腊月,来这里赶集的乡亲络绎不绝,他们购买新衣、置办年货,给家人带回一年的幸福和欢乐。

仪封镇能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留下名字,与一个重要的人物有关。这个人便是孔子。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在由蔡国去叶国的途中经过柏国仪封时,留下了千古不朽的佳话。

据说,孔子途经仪封,路过万泉河的时候,大王庄村一个叫王三官的孩子,正和几个小伙伴玩泥巴堆城的游戏。孔子的车夫大声喊着让孩子让路。其他孩子都跑开了,只有王三官站着不动,大声反驳:“自古以来只有车躲城的,哪有城躲车的?”孔子听后很惊讶,下车示意车夫绕城而过。

这时,万泉河里白鹅和青蛙的叫声此起彼伏,岸边几头黄牛悠闲地吃草。王三官看面前的这位老人和蔼可亲,拦着孔子问:“鹅小牛大,为什么鹅的叫声比牛的叫声大?”孔子答:“因为鹅的脖子长啊!”王三官又问:“青蛙的脖子短,为什么声音也很大?”孔子想了半天,无法回答。

看到这个孩子如此聪明,这里的民风如此淳朴,孔子便有了停车办学的想法。于是,孔子就在这里兴办学校,教化百姓,传播思想。

为纪念孔子在这里兴办学校,后人曾经修建封人见圣祠。康熙年间的《西平县志》记载:“封人见圣祠,在城西六十里仪封镇,明知县刘廷相撰碑记,殿堂、门庑如文庙之制”。由此可以看出,封人见圣祠规模相当宏伟壮观。

如今,当年宏伟壮观的封人见圣祠已经被夷为平地,当年林立的碑碣早已不见,只有幸存的数棵古柏依然郁郁葱葱。

长期的教化和熏染,使仪封镇及其周围的乡亲团结友爱,千百年来过着悠闲的生活。他们会种庄稼、会作画、会演戏、会打铜器、会踩高跷,一批名人从这里走出去,又一批名人产生。仪封,不仅是一个繁华热闹的小镇,而且是一个书墨飘香的小镇。

20115月,这里被命名为孔子办学圣地。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