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蓉红
雨中,一行人登嵖岈山。
温润的雨,淅淅沥沥,下得执着而绵延。雨幕中的远山近峰若隐若现,在虚幻中更接近那个远去的神话。
嵖岈山是西游传奇文化的诞生地。明代,淮安才子吴承恩遁世隐居,在嵖岈山居住数年,游遍胜景之后演绎出流传千古的《西游记》。借着玄奘一路西行的脚步,他写尽了人世的千般磨难,并依靠想象中的神力化解一切。
今天的嵖岈山,主打西游文化,景点大多随著作命名。加之《西游记》续集的外景拍摄地在这里,虚虚实实间,嵖岈山从神话中走出来,又把走进它的人带入神话。
我们踩着一副镶嵌在水中的象棋步入大门,渐进,穿过一片被雨洗刷得碧绿的竹林后,便看见了琵琶湖。这时,细雨成丝,落入琵琶湖,好像天地用千万根弦合奏朦胧的曲调,古意盎然。湖水幻影中,对面灰白的山体上,好像一只蜗牛向上攀爬,触角清晰可辨。蜗牛的身下,一个巨大的手指骨节突出,给予其强力的支撑。在“仙人指路”的鼓励下,那只蜗牛貌似爬得不屈不挠,一直抬头看着顶峰,表达着对仙界的渴求与爱慕。
俯身在黑风洞中挪移,同行的人控制不住身临其境的快乐,不断发出怪叫。洞内闷热潮湿,加上内心恐惧,走了10多分钟就大汗淋漓。好不容易爬出黑风洞,顿时觉得豁然开朗,那种美好是黑风洞无法比拟的。
嵖岈山主景区是伏牛山东缘余脉,有九大奇观、九大名峰、九大名洞,一直享有“华夏盆景”、“江北石林”的美誉。在字典中,“嵖”有堆积垒砌的意思,“岈”代表犬牙交错。嵖岈两个字生僻怪异,是专为这片山脉造的。也许是嵖岈山的石头垒砌得太过玄妙,所以人们愿意用神话解读它的成因。
除了神话色彩外,嵖岈山还是诸多帝王谋求江山基业的根据地。在地势险峻的嵖岈山中,有许多和历史人物相关的遗迹——天磨峰下的“吴王墓”,凤鸣谷中的“建德墓”,刘秀入主洛阳前避祸的“桃花洞”,王仙芝部将尚让与黄巢合力守山的“黄巢洞”,李自成部将入驻嵖岈山的“点将台”、“高官厅”以及乾隆三上嵖岈山留下的“乾隆探险洞”、“顺天宫”等遗迹,让嵖岈山的奇石怪峰在自然的灵秀之外带着群雄逐鹿、刀光剑影的凝重和传奇。
顺着一道山石间开辟出来的狭窄“天梯”,我们如同那只蜗牛一样艰难攀爬。沿途,我们寻找辨认“天降石猴”、“醉八戒”、“睡唐僧”、“飞来石”……用眼前的实景满足心中的想象。渐往上,游人越来越少,雨越下越大。石阶上的雨水层层流淌下去,顺着立体的水道,我们像一群逆流而上的鱼,慢慢游动,渴望找到神话的源头。
一块巨大的山石,如同一只石猴的背影,收起顽性,面向东方,肃然静坐。这便是《西游记》中曾经任性自由的悟空原型。不知道他在这里独坐了多少年,最终遇到了吴承恩,给了他一段上天入地、游戏人间、叱咤风云的不羁岁月。后来,在“紧箍咒”的约束下,他陪伴玄奘踏上漫漫西游的路途,替他开山劈石、除魔降妖。
到“凤凰台”时,雨越下越密,已看不见远景。视野所及的地方,只有空蒙的背景映衬着突兀的山石。这“天梯”连接的是云端之外的天界吗?恍惚间,一尊形似观音侧身而立的石峰迎面出现在眼前,于“隐隐云壑十万峰”中卓然独立,似低眉含笑,俯瞰着人间的沧桑。